Vlog,国人的video blog?

2019-11-01  本文已影响0人  PM_Vibin

Vlog作为舶来品一直站在国内舆论的风口,该词来源于video blog,即视频形式的日志,字面意思来看就是用户把他的日常生活用录像设备拍摄下来,后续整合成一段较长的视频,以这段视频为载体去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Vlog被寄予如此厚望,它有什么优势?

1.体验另一种生活

如果说,十几秒一个短视频,这是想让用户在用完即走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消耗掉时间,那么时间较长的Vlog,则让他们沉浸在某一个自己想看、想做但却无法实现的事物中。体验到另一种生活。

2.满足“窥探欲”

Vlog用“共享生活”的方式围观生活,这种“共享”无疑是Vlog最吸引人的点。看着视频里其他人的生活,我们会暂时地从自己的生活里跳脱出来,走进一个“陌生人”的生活。vlog大大满足了用户对他人生活的“窥探欲”。

3.以视频这一载体,去记录、分享以及表达自我的机会

在相对开放环境下长大的90后崇尚个性化,不同于前人写日记要小心翼翼地锁起来,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们有着十分强烈的表达自我的欲望,也就更容易接受Vlog这种形式,Vlog给了人们记录分享表达自我的机会。

4.日常感,满足求陪伴的空巢青年

内容所展现的并非真人秀的戏剧化情节,也不是带明星光环的演绎活动,而是与直播相似的“普通人”属性。Vlog的核心,恰恰正是与直播不谋而合的日常感。而这种“普通人”带来的日常感,极大地填补了国内大量空巢青年一个个寻求陪伴的夜晚。

Vlog在国内的现状

从创作要求来看,Vlog创作成本高,基础要求高,不是一般玩家可以进场的;

一个近10分钟的vlog视频,连带拍摄加后期的剪辑制作,平均需要三天的时间,这还不包括前期的内容构思和准备,而且想要拍出一个较优质的内容,专业的设备、精湛的视频剪辑能力以及对创作者个人身份和人格魅力的要求都是必要的。

所以可以看到,现国内头部的vloger,欧阳娜娜(出国留学的明星),燃烧的陀螺仪(民航机长身份的视频制作达人),孙东山(加拿大海归)等等,每一个都是具备上述条件基础的,作为普通玩家的中国绝大多数人,大概率只有看的份。这恰恰和国外的构成截然不同,在youtube上,Vlog大多数是普通玩家的UGC内容,全职vloger也有,但是它们的数量远少于UGC,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的Vlog可以火的稀里糊涂,而国内一直停留在“下一个风口”的原因。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身为国内的普通玩家,绝大多数的生活是两点一线,值得我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做的事,最终指向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很难做到想欧美人一样,花费大量本来应该是来改善自己生活的时间来制作一段十几分钟的视频来记录生活,况且我们这些普通人,由于缺少生活的特殊性,创作一个Vlog的难度是要比上述头部vloger要大得多的。

这时你可能会说国内的哔哩哔哩和新浪微博等的巨头不都拿出流量和现金来扶持Vlog玩家吗,而且流量上来了,自然会有变现的渠道,也可以达到改善生活的目的。

但是,第一二个Vlog有巨头的百万流量扶持,后面的呢?前期爹妈养,后期必须成长到可以来养爹妈,最根本要考虑的是一个vloger或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拍的这一段十几分钟的视频,会不会让观众感觉花上十几分钟观看这段Vlog是有价值的,这也是为什么说Vlog的时长是其优势,也是其难点,时间长了,就说明用户触达成本也高,用户从中得到的价值与花费的触达成本不匹配就会放弃,创作者想靠该作品获取现金或流量收益自然就走远了。但就目前的情况,头部的vloger,真的想一直输出这种流量或现金收益和花费成本对等的Vlog,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更别说是我们这些普通玩家了。

所以,国人的生活习性就决定了,在其精打细算下很难做到像欧美一样,劳师动众去制作一段记录和分享自己生活的vlog,却没能迅速获得与付出成本对等的流量或现金收益。也因此Vlog很难成为国人的视频日志载体。

从创作过程来看,vlogger为获取关注度,事先备好“剧本”;

video blog翻译过来是视频日志,本应该是现实生活是什么样就拍什么样的内容,大都是顺手拈来,毫无筹划的创作。国外Vlog都是这种方式创作的,那些强逻辑、强思路、强策划的视频,尤其是看起来让观众赏心悦目的已经是PGC范畴了。然而,现国内主流创作的Vlog,大都需要创作者在拍摄前想好“剧本”,再根据“剧本”要求去拍特定的场景或事件,追求的便是给用户带来一种如看电视剧的赏心悦目感。

若在国内,Vlog创作者在没有筹划的情况下随手打开手机自拍,拍下自己生活中真正在经历的场景,简单介绍想表达的想法,这样制作出来的Vlog很可能会因为缺少可观赏性而没能收获足够的流量,导致该创作给贴上“失败”的标签,所以国内的Vlog大部分都是先写好“剧本”,拍出来的成果才能有更大的几率被定义为“成功”。

那么问题来了,要先构思好“剧本“的Vlog,那么它究竟是用来记录生活的video blog,还是一个vloger为博取大众眼球而刻意去创造场景并拍摄的作品?显然,现国内主流的Vlog作品是倾向于后者的,所以现在这种刻意去编排成的Vlog很难称之为记录日常生活的video blog,更难成为普通人以视频记录生活的载体。

结束语

巧合的是,信息媒介的变革与通信技术的迭代步调一致,2G时代的互联网以文字为主;3G时代涌现出了微博为代表的图文类产品;4G时代爆发的短视频成就了快手、抖音等等;随着5g时代的到来,更快速的流量,更多的接口,视频大概率会成为人们接触信息的第一媒介,到时候,到处都会是视频,包括大家去认识他人或表达自己,也会是以视频形式。

在这种趋势下,Vlog作为视频记录生活的舶来品,因国人的消费生活习惯而离video blog越来越远,国人需要一种生产成本不高,目的纯粹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并分享出去,且不会被是否可快速吸引眼球而定义成功与否的视频载体。它可能是Vlog的调整而成,也可能是一个新物种,总之是人人皆可创作的video bolg。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