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封家书🌻
时间:2022年6月26日
主题:《在失去中收获》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该写家书的时候了,不知不觉中,格物班105天的学习,已接近尾声。
回望之前的学习路程,感慨万分,悄然无声中自己竟然坚持学习了将近八个月的时间。
200多天的学习中,有收获,也有失去;有放下,也有获取;
失去的是,我自己内心的一种偏执和对孩子的一种控制欲;
收获的是我在慢慢的学习怎么样和孩子交朋友,“责善,朋友之道”,用孩子能接受的思维,用朋友的语气和方式方法去和孩子沟通相处,而不是“家长”“长辈”的身份去压制和说教,放下了心里的执念;
我获取的是家人对我更加的疼爱,孩子对我的尊重和更近一步的距离。
最初学习阳明心学,是从改变自我开始,其次去影响孩子。一路走来,虽然收获不多,但从孩子对我的态度和言语中,我能感受得到,我是有变化的。孩子经常调皮捣蛋的开玩笑,说我们是姐弟,是最好的朋友。放学回到家来第一眼看不到我就会特别想我,我不在家的时候会找我,看到我心里才踏实。
而对于影响孩子这方面,还算是颇有成效。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比之前更加自律了,在思想和心理健康素质上比之前更懂事听话、阳光开朗、明是非、懂道理。这让我非常的欣慰,也让我有了更加笃定的继续学习下去的动力。
曾看过一篇报道,是有关于《中国妈妈焦虑指数的报告》,经调查研究得出的报告数据中显示,70到90后的父母当中,妈妈的焦虑“略胜一筹”,在众多妈妈当中,焦虑型的妈妈占比均突破了58%,而00后的妈妈高达67%。而在焦虑的因素中,孩子的健康和孩子的教育占比是最重的。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往往会将孩子摆在一个特别高的位置上。对孩子的期望特别高,从出生开始,甚至还是个胎儿的时候,胎教、早教,到幼儿园的时候,各种才艺,从最初的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慢慢的因为家长的虚荣心,攀比心,演变成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接不接受已经抛之脑后,不重要了,完全成了满足家长欲望的“工具”。一旦孩子所思所想不能让自己满意,家长就会“火山爆发”。“私欲”就是诱发父母挫败挫败感的根源,也是情绪失控的主要原因。
很不幸,我也是一位80后的宝妈,我曾经也是焦虑型的妈妈,不只是焦虑型,我还是控制型的妈妈。从小到大,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在同龄人中,虽然做不到出类拔萃,但做得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我总感觉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是可以激发的。任何一件事情,孩子可以做到80分,我逼他一把,对他要求再高一点,他就可以做到90分甚至满分。虽然这样说,但在我的心里并没有满分的孩子,那是因为我对孩子的期望很大,给孩子设定的人生“分数线”太高,以至于超过了孩子能承受的范围,导致我的指责、批评。
但是我又很荣幸,在孩子上小学阶段,还没有真正的进入所谓的“叛逆期”的年龄段之前,有幸接触了阳明心学。通过学习让我顿悟,以前的我对孩子事无巨细的关注,其实都是我自己内心的想法。现在回头想想,孩子毕竟是孩子,想想自己小的时候,十岁的年龄,我又能做到什么?我又能做好什么?我有现在我的孩子这么优秀,这么自律,这么听话懂事吗?答案很肯定:没有!我只是把我做不到的一些事情强加于孩子身上,让孩子替自己完成,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已。
孩子在备战考试的那段时间,虽然我多多少少还会有些焦虑,偶尔也会有一些小的插曲,但是我可以及时转念,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让他的一日三餐有可口的饭菜;天气炎热放学回到家有解渴的水喝;每天有干净利索的衣服;学习有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
放手不放纵,我发现孩子的自律性简直不是45度角的提高,而是直线上升。每天早晨六点钟,最晚06:10起床,洗刷完以后打卡读书、复习,清澈的读书声经常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每天给自己制定计划、目标,合理饮食,提高身体素质,不要肥胖的身材,保质保量的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每天晚上都会自行复习两个多小时,我都会催着他睡觉,让他注意身体,注意保护好眼睛。在生活上干净卫生利索,每天洗完澡以后都会把自己的衣物洗出来,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种种这些表现,都是我之前没有发现的,我总以为孩子就像是磨盘一样不推不走,不帮他干他就不知道干、不会干。
最近两个月时间,孩子的这些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为完全打破了我固有的认知。这是致良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孩子和我们相处的越来越融洽,有任何好的坏的、高兴的、悲伤的事情,我们都会促膝而谈,在饭桌上愉快的聊天,和远在异地工作的爸爸视频聊天……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做为家长,做为母亲,我可以做到努力的那一位。
这些都归功于学习致良知,如果不是学习,我还停留在对孩子的控制的语言和行为上,尤其是到快要考试的时候,我会每天催促着让他复习,帮他打印,让他无节制的刷题。
我们的心就像是花园,种什么就会得什么!
种下宽容、善良、温柔、和谐,收获的就是幸福快乐;相反,如果感觉自己力不从心、诸事不顺、心烦意乱,那就要反观自己,是否做到了诚予己,恩卑敬,“相由心生”因此而来。
有人说养育孩子就像是种花,每一朵花都有他的花期,有的开的早娇艳夺目,而有的开的晚却也是含苞待放。
我们也要清楚的知道,有些孩子注定不会开花,不会炫彩斑斓,因为他有可能是一颗参天大树。
还有人说养育孩子就像是种树,不修不直,“修理”要趁早,不然等到长高了,就算是你踮着脚尖也够不着了;是的,树木不修理不直,但是要把握好“度”,过分压制会变成观赏树,虽然好看,但是本身已失去了长高长大的欲望。
“其身正,不令而行”,在教育孩子这条道路上,践行致良知,我只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凡事以身作则,其他一切交给时间!
感恩博仁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志愿者老师们的帮助和鼓励,感恩点评责善老师感恩同学们的相互鼓励一起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