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校园阅读系列之十七

2021-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儒生闲谈

【心田花开.悦读吧】我是儒家追随者    撒播阅读种子   收获智慧人生

【目标】 每月读2本书

【打卡】第  115天 20210310

【书目16】《二千年间》

【进度】001—199

【用时】7天

【感悟】近来中央电视台一套在播一部电视剧《觉醒时代》。剧中,清末民初各个方面的重要人物基本上都有登场,通过他们各自的表现来说明在沧海横流的大变革时代,一部分人最终认定了马克思主义并在此指导下用了28年的武装斗争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中国。那些觉醒的人们是生活在旧时代受的是旧教育,但他们能够自己去接受新思想并利用这些新思想去宣传、发动人们,领导人们去斗争并建设一个新中国,实在是先进思想的引领作用。而《二千年间》的作者胡绳就是出生于觉醒时代的人,他和吴晗等都是最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特主义观点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学家。在这方面,他对历史的看法要比钱穆、傅斯年、胡适等民国时代公认的国学大师们的看法要更科学、更先进,虽然他们都是钱、胡们的后辈学生。

《二千年间》是把中国封建时代的二千年作为一个整体去写,这种历史的叙写方法是独特的,很有创造性。本书主要写了这二千年间中国社会的各类人物皇帝、官史、兵士、农民、外族等,叙写他们围绕着土地这个核心利益的争夺和分配,进行着本质相同但形式各异的生存斗争,由于抓住了土地利益这个核心,整个二千年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出发点都清晰明了。可以说,二千年间所有的朝代更替和以用朝代的内部斗争,最多只是封建制度的改良,最终都解决不了封建社会的根本问题,而要改变封建社会的问题,只有孙中山、共产党能够完成,因为他们用的是全新的制度体系。

《二千年间》最核心的观点就是人民的观点,相信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点与钱穆的观点差距实在太大。钱穆认为封建时代最重要的是皇帝、官僚和农民,他认为主要是如何调节三方面的利益,这是对的,但他没有看到,皇帝和官僚最终是不会把自己的利益还给农民的,因此,封建社会的皇帝和官僚根本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就算是封建朝代会出现一些把农民视为天下根基的人物,但所有的人物都不可能把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全盘抛弃而重新分配给农民。

《二千年间》最初在1944—1945年的抗战年代陆续发表,其中把孙中山抬的比较高。毕竟,觉醒的中国先进文化人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思想,用更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去和封建斗争,取得胜利并最终结束二千年的封建社会那是历史的必然。但此书并没有谈及孙先生的中华民国为什么会如此短暂地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所打败,更没有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去发展、壮大的问题。但历史和现实面对的情况是一样的,人们总是可以从面对现实问题所用的解决思路和办法去汲取前人的智慧和方法,从而产生新的智慧和办法。面对问题而去设法解决,这是人类前进的正确方向,《二千年间》的字里行间,这个思想一直在贯穿着,这也是共产党人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