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简友广场

古村落图文之半个西溪

2020-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aaammmth
西溪牛桥(凤升桥),古镇第一桥。相传昔有仙女乘鳳在此地,与董永相别后建此桥曰凤升桥,俗名南仓桥至今牛桥口。现存桥1967年建,已非原貌半圆拱

自端午去西溪,到今天已有两个多月了,一直没有动笔想写的决心,以为西溪早为官媒与自媒体宣传个若干遍,大而鲜亮的东西又为大家耳熟能详,而那些偶然所得藏于民间的事物,与现实已配套的位置不符。更为纠结的是,其中还有个普通人难以回答的问题,那就是老牛桥处居民七十多岁顾风光老人的肺腑之言:“哪天政府重新修建这座桥,我愿意献出这块石头,把它嵌在桥身上。”

原凤升桥匾额76*33*6cm,上刻“民国十三年四月吉立,里人公修。”

其实打第一眼看见牛桥时,即为它的美所感动。桥简约大气,朴素无华,继承了明清以来砖拱桥建造程式,即先以木桩固基,根基上叠青石,然后青砖筑拱,虽然拱券采用了现代水泥钢筋结构。实测桥宽2.38米。堍间长度8.8米。拱跨护拦部位纤瘦,有点动漫画里的日式桥梁元素,走在其上,河边老桑树覆盖过头顶,绿荫环绕,心旷神怡。据村民回忆此桥为1964年重建,资料记载为1967年建,是县境内第一座双曲拱薄型砖桥。“桥堍底有年代刻字,只是现在都被填土掩盖住了。下面河床部分也是用水泥钢筋浇筑成凹面弧形状,桥两端全是用两米长碗口粗的衫木打的底桩,桩上基石是原来的老桥石。”而按照顾风光老人保存的青石额(76*33*6cm),阴刻“凤昇桥,里人公修,中华民国十三年四日吉立”,可以确定在1924年当地也曾经对桥进行一次重建。“解放之前,砖拱就塌了,改用木板搁在老桥身上,这石额被立到南边桥头中间,当时反动派还乡团还曾在桥南设岗查行,天一黑赶紧收回平搁的桥板,防止桥北地区的新四军夜里来游击,两岸居民也不得随意来往,怨声载道。再之前则为这石额所书的砖拱桥,式样是跟八字桥一样。这些都是听上代人所讲。”“为什么又叫牛桥呢,是有一年蒋家舍人赶夜路从这桥上经过,由于桥年久失修,一不小心掉到里淹死了。于是蒋家舍人发誓要在这块地重修一座新砖桥。这一年天旱,晏溪河都干涸断流了,装青砖石头的大船只能停靠在西南角大河口,需要用牛车出五神庙一直赶到殷庄那儿去拉料。只道是天热,不成有人好好照应这些牛,最后热死了好几头,所以又称桥为牛桥。”但村民始终没有道清蒋家舍人修的牛桥与这民国十三年里人公修的“凤升桥”之间的关系,或者本身就是不同时期的两座桥。有趣的是,明末《西溪镇志》记载:“凤升桥,在镇西南路市桥十五步第一桥也,与盐仓东对有双钗井曰金钗井。有仙女乘鳳在此地,与董永相别后建此桥曰凤升桥,俗名南仓桥至今牛桥口是也。”可见作《西溪镇志》时,此地已称“牛桥口”,牛桥之说源远流长。那么有关蒋家舍人所捐建的牛桥传说至少可推至明末?分县时西南隅辖庄见有蒋家舍,两者间相距一百八十多年,不可而知。此次露面的石额作为西溪第一桥“凤升桥”的历史实物,尽管为上世纪二十年代遗留物,这恐怕也是关乎此桥独一无二的文物证据吧,在公开性资料上未见其闻,文化意义不言而喻,这也是今天之所以把它写出来的原因。

相册里装满图片,内存显得拥挤不堪,每删除一帧都会觉得很痛苦。当然可以云端存放,只是使用时那种提示等待恢复的麻烦,同样也是折磨。《孟子·梁惠王下》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将图片分享到一个便捷、自由与自律的社区门户,让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了解到你所喜欢的所关心的部分,祝愿这世界有如你一般,这也是文章所要表达“半个西溪”的来由——事实上,图片大半记录的只是些老旧沉默的事物和乐于回溯往事的人们,并不是生活所要寄寓的完全片段。当一些高大气魄的建筑不断耸立改变着人们的眼球,那些你不以为然,熟视无睹的,也许才是你半生里唯一会想尽半夜的事物。

                                  aaammmth  2020.9.19

晏溪河畔老理发店 广济桥(南北向),考原名朝宗桥,镇东三桥。未建通圣桥时此桥直通东海龙王庙,取江汉朝宗海水有归,遂建此桥俗名鲜鱼桥,与广济桥斜向,俗亦呼八字桥,后正统间建立碑柱更名通济桥是也。现在称“广济桥”,至少清雍正时己混淆” 通济桥(东西向),考原名广济桥,在鱼行河与朝宗桥相对,俗亦呼八字桥即第五桥。错误同上。现存桥为嘉庆年间建造,距今二百多年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八字桥下,王家巷头 带气楼的王家老房子,主人王怀根介绍,解放前是烧饼店,在西溪老有名 对门王家老茶食店 老房子内景 王家巷 王家巷东,原民主街道老房子,泰式民居,翘山尖,镂空多寿字瓦头,西溪一特色,较别处集中 同上 墙上打满菱形铁锔 王家巷南老屋子,泰式民居,蝴蝶瓦,翘山尖,硬山式屋面,又称“囊金叠步翘瓦头” 太平山山墙 老构树,本地人多称为壳树,树底径约80cm,一个人合抱不过来 中桥,古称义乡桥。书云镇中第二桥,通三贤祠东西二寺大道。昔将军曾战此地不杀一人曰忠义,故建此桥曰义桥。此处闭阗之处俗曰中桥。昔董永行孝感天,乡人称之遂名义乡桥,现存桥非原貌半圆拱,村民回忆为1966年重建,所以又称“忠桥” 双曲拱吗? 讲书楼旧址,传说范仲淹筑中洲山,在上面建仰止亭读书,又名读书楼。清嘉庆即废,民国重修八角亭讲书楼于土山上,楼前有木曲桥,后均毁于战火,解放后取土挖为洼地 工农街道 未拆迁的老房子 “凤升桥”石额保存者顾风光夫妇,五十六年来的悉心保护,免去文物散失破坏的后果 顾姓村民,中间为顾存保老人,牛桥中桥讲述者。 村民顾同官,八十二岁,“宁海废县”讲述者。“宁(临)海县中心在哪欸,过去叫牙场,老爷大堂打官事的地方叫牙(衙)场,在以前供销社那块。宁海为什么灭的?开头西汉(?晋)宁海时代这地方有360家长老,都是在家在外做官有钱的人家。360天,天天派一户忙饭菜给大家吃,一年各家只轮流一天。哪晓得吃呃妨了法,中桥北边向东有个芧缸,过去就叫淌血桥。长老家天天在那儿杀猪宰羊,血把地都染红了。他们吃得嫌触括(太精),地下用铁板铺起来,底下用煤炭把铁烧红,将养的鹅,一趟趟吆上去走,把鹅掌皮烫粘下吃,叫吃鹅掌。据唯心说法,这事被天公晓得了,恨他们嫌绝,认为这个地方是坏地方,要灭掉,包括老百姓都灭掉。灭的方法不是天公自己灭,是用计策用方法,由京城放下来的京兵用炮轰掉。这一计叫着"使儿杀母”。这天小伙在田的耕田,一耕耕到个石头盒子,有锁,有钥匙,上头刻着四字:“见母才开”。中午妈妈送饭把儿子吃,小伙就告诉妈妈听,说更子拾到个好东西,上面有四个字叫“见母才开”。妈妈说我来啊你开吧,小伙用钥匙把石锁一开,哪晓得盒子里飞出了一把金刀,朝妈妈头上一飞,一下子就把个人头砍掉了,盒子金刀随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件“杀母案”一直上报到朝庭,皇帝不成细问,就认为这个地方人忤逆,命令拿炮轰,方圆四十五里全变成火海。这儿的老百姓就溜啊逃啊,溜到戴家窑才有了命。”故事听上去有晋毛璩青蒲放火,菰葑尽然的因素。 民国时海春轩塔,与县志增补版为同张照片,1935年摄。 你不以为然,熟视无睹的,也许才是你半生里唯一会想尽半夜的事物。

  ❀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