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初看这本书时的时候是一年以前。
那时还不认识柴静,也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虽然她早已是央视的名人,但是对我这个肤浅的小女子来说,她是陌生的。看央视的节目就像是听一个个不同的面孔在替国家某些人说一些笼络人心相似度又极高的同一种话,他们代表着一种权威的声音,但这种权威有时候因为并不深入人心而往往得不到人们内心深处的认可。
我以为他们都是一样的,在做着替他人传达声音的工具。
最早在书店的推荐榜上看到书的名字,只是瞟一眼,并没有想读的欲望,很快的走开了。
但很快,有机会细读这本书。在临近高考的那段忙碌而紧张的日子里,我用仅有的一小段闲暇时光疯狂的读完这本书,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拼凑,就像走完另一段人生,于是开始,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是一个爱书的人,但这是我读过的最深刻的书之一。
截止我写这些文章开始,对它已读过不止三四遍,我急切地想把它拆开来看,这背后的背后还有什么。
又也许,我也是学新闻的人,但并不热爱这个专业。甚至说完全没有概念。上完一节又一节新闻课,我的理解仍然连个迷糊的影子都没有,看过很多新闻,但它离我太过遥远,以至于毫无概念。但当我不知道第几遍再读的时候,一切都开始改变。我开始知道新闻对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柴静的回答是:关心新闻中的人。这是一个常识性的回答。但我答不出。我会关心很多,但都是做新闻的形式。我还不是一个能接近新闻边缘的人,所以会忽略“人”。
关心新闻中的人。
这是一句很有深意的话,但看懂并不意味着理解,这种感觉无法言说。正是因为我们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有语言和智慧的生物,我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服务我们人类自己。为了看清自己的本质,创造所说的更好的生活,我们在慢慢的摸索,在黑暗的时空隧道里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走。我们看重人、这是有意识的回答,无意识中我们却常常忽略。我们一样会忘,我们都是人。
我刚刚知道柴静,但从看到她在央视的经历开始,我愈发的喜欢她,并由心底生发出一种想要认识并了解她的欲望。我知道,这首先源于对名人的好奇心以及对她初入央视时艰难的生存历程所生发的亲和感,然后才是其它。看一个名人如何在生存中艰难摸索,体会他们生活中的艰辛,会觉得,他们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也体会生活中的辛酸苦辣,远不必对她们过于仰望。只因他们同我们一样,逃脱不了人的本质,于是再看似传奇的经历都不过与我们每一个奋斗着的人一样有着种种相似的成长历程和心路的辗转曲折。
我看到她身边的人,都抱着一种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哪怕也是同我们一样的小人物。我竟生发出一种想要对这群有着哲理人生的人们结交谈话的渴望,恍然间也觉得他们也恰似我身边的那一群人们,怀抱着对生活的小小信仰,坚定的走下去,也不由更佩服柴静对生活和身边人的洞察,正如这本书的名字,她总能看见,而我,对身边人几乎一无所知,一时之间惭愧之情由心底生发,默默的哀叹几声。
柴静。陈虻。史努比。以及她身边的所有人。
恰似我和我身边的那一群人。
生活也许有莫大的差异。但对生活本身和对人的理解的那份渴求,却从来都是一致的。
我们观察他人。他人也在观察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