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二记录小脚丫

别样的蜕变

2017-03-09  本文已影响52人  琴琴偶妈

13219号


     去年冬天我在省公路局幼儿园实习,被分到一个小班:樱桃小班;其实听它的名字就如同这个班一样是和幼儿园别的小班有区别的,比其他班的孩子们都要小,大都是2岁半的孩子。樱桃,也确实是极小的!

别样的蜕变

       在樱桃小班,有着各种个性的孩子们,确实,他们都与众不同。其中有这样一个孩子―郭钇辰,小名叫蛋蛋,我对他有很深的印象。

       从刚9月份入园以来这个月,别的孩子也都有多多少少的分离焦虑,也都会哭闹,但慢慢也都好转;但是他的反应真的是最强烈的,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个孩子。每天早上来园几乎都是看着他被妈妈抱着、满脸不情愿地进教室,一直让妈妈抱,妈妈抱……随后妈妈离开幼儿园后的一天中,只要不经意间想起妈妈,他会拉着我说:老师,给妈妈打个电话吧……  从这个孩子的这一系列种种迹象表明孩子的分离焦虑较为严重,可能从出生到送入幼儿园,他没有离开过父母、家庭这个环境,突然被送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然后又要与爸爸妈妈分开、或许会不会来接他让他产生危机感!

       当蛋蛋的这种分离焦虑有所缓和后,马上有面临到新的问题:攻击性行为。在上午进行区域活动过程中,他会为了玩具而争抢,行为上更多是破坏玩具或直接争夺;蛋蛋更多依靠的是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语言攻击。他不满时他会去咬别的小朋友,孩子们的小脸蛋、小手指、小胳膊都被他咬过。从他有开始咬过一个孩子,然后又咬到其他孩子之后,我们主班老师也就此派给我一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只管盯着他一个人就好,走到哪跟到哪。从此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会在这个孩子旁边。了解到孩子的日常社会生活环境中,也同样遇到过类似咬人问题。爸妈带着孩子在小区玩耍,蛋蛋也有过咬到小区里的小朋友,以致于都不愿有同伴愿意和这家的孩子一起玩耍。其实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会有很多,一是在电视上看到的榜样性攻击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比如看《熊出没》动画片,这种暴力还会影响儿童的态度。②二是父母的“惩罚”,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听之任之就等于是对他的强化、认可,我们要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教育来抑制攻击性,反之,我们放任不管,孩子会觉得我的做法是对的,则会加重攻击性行为。总之影响因素有很多值得我们为之学习并改变吧!

     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也或许是孩子本身年龄小,蛋蛋的与同伴交往只是集中在玩具或者物体上,而不是于别的孩子交往。他在集体教学中自己一个人坐在角落、有需要帮助时只会去寻求到老师的帮助。有段时间因为他的攻击性行为导致班里别的家长来园后也会让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玩,还会告诉自己的孩子蛋蛋是坏孩子、不是好孩子;甚至还会和其他家长说,就是这个孩子咬了我们家孩子…… 班级群里也在一直讨论这个话题,弄得家长们都人心惶惶。后来也和蛋蛋妈妈有过几次沟通,也给班里家长开过家长会,作为老师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更不希望蛋蛋和被咬的孩子心里上收到阴影或者影响。我们都在尝试着教给蛋蛋在游戏中主动与同伴交流,与同龄人交流,教给他用语言和别人交流或者向同伴微笑、拥抱。令人欣慰的是蛋蛋也着实发生了改变。

别样的蜕变

时间过得也很快,到了我在幼儿园实习的最后一个月时,12月份。蛋蛋确实发生了一大步的改变,对他来说也是一次别样的蜕变吧!蛋蛋也成为了我的小男神!班里的孩子们之间、孩子与家长、孩子与老师之间、成人之间都建立了起积极的关系,我们所有人的都有了别样的蜕变。家园共育、家园的合作性共生关系,我们所做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

我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在那个冬天的相遇与孩子、与家长、与老师、与厨房阿姨、与门房爷爷、与园长妈妈确实让我有高质量的幸福体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