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不如让长板更长
很多人都听过木桶理论,原话是这样讲的: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延伸到个人成长就是,你的短板限制了你的成长,所以你要补齐短板,才能实现整体的成长。
但我今天要讲的是:与其补短板,不如让你的长板更长。
为什么这样说呢?用一句鸡汤概括就是:选择大于努力,去做自己擅长的事,而不是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孜孜不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板和短板,个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长短板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始于幼儿园,终于大学,大学之前十几年的通识教育让我们发现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科目,通常是从初高中开始发现的,比如我自己,初中就喜欢历史,英语,当年的班主任说我将来高中一定是文科生,对此我也很确信,理科的物理从开始学,就感觉很难,结果中考也只有60多分,所以上了高中,毅然选择了文科,虽然理科的其他两科生物和化学还学的不错。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我们要去选择自己擅长的,放弃自己不擅长,不能样样懂,样样松。唯有专注,假以时日,才能取得成就。比如,中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可能很多人学了十几年,英语还保留在初中水平,仔细分析一下,除了自己不爱背单词,不爱记语法,有没一种可能是自己真的没有学英语的天赋呢?
就拿高考来说,越来越多的学生高考外语选择日语,主要是英语真的学不会,而日语有汉字,有谐音,考试难度低,相对于150满分的英语只能考个三四十分,不如换成日语,一两年的时间100分是没问题的,可高考总分一下就提升了四五十分。原本二本水平的考生,直接跃迁到985/211。
很多人有不服输的心结,我就不信我学不出来,干不出来,即使耗费多年心血也不放弃。精神可嘉,但做法不可取。每件事都有机会成本,可能你花费在A事上到时间,足以让你在B事上取得可喜的成就。低头看路的同时,也要抬头看天。
短板显而易见,通过努力,无法弥补的话,聪明的做法就是和短板一刀两断。那么,该如何发现自己的长板呢?推荐一种方法叫做:儿时记忆。为此,你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 在你小时候,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学就会的?
2 在你小时候,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做就开心的?
3 在你小时候,有没有什么事情一做就是有成就感的?
仔细的回忆一下,你所擅长的,你所热爱的,你所自豪的,这就是你的长板所在,这就是你要专注的方向,这就是你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
不必拿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长板去比,那样,你会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怀疑自己。永远记住:你不必在意在一百万件事情上输给一百万种人,你只要在意在哪一件事情上,可以赢过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