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时候,总是容易被其忽如其来的思辨性语言所迷惑,所以总感觉不如普通小说那样好读,主题那么明确,只是当后面读第二遍的时候,沿着人物轨迹去思考题目中所写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之后,才总算有了一点思路。
托马斯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他内在的执念,就像自始至终他都相信特蕾莎是从远方飘来的孩子,是神话里上帝的礼物,是他的命中注定,所以无论历经怎么的困难和波折,他总是一而再地去到特蕾莎身边,哪怕翻洋过海,哪怕万水千山,而另一方面,他又辗转于不同女人的床笫之间,他希望通过不同的性爱,来了解每个女人身上的百分之一的差异,借此来满足自己特别的愿望,他的灵与肉分开,因此注定走向对立,而工作上,他通过俄狄浦斯王即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了错误也勇敢承担责任的故事指责当局政府的虚伪和不负责任,也因此受到当局的迫害,而就在当局提出他只要声明收回那篇文章,他就可以恢复身份的时候,他却坚定的拒绝了,为此他得到了别人的尊重,而自己却丢了最重要的工作,后来反对党派的人找到他,希望他能够在一份请愿书上签名,请求赦免部分当局的政治犯的时候,他再次拒绝了,他提到他写这个故事,从来都不是为了惩罚谁,更不是想把谁吊死在绞刑架上,他只是提出了一种事实,而不是成为谁的代言人,当局不行,反对派也不行,于是再一次,他不得不再次搬迁逃离。当托马斯跨入老年,身体日益下滑,变成一个毫无用处的货车司机之后,他终于得以放下,放下所有的执念,他才终于感受到解脱,而这些微不足道的执念,是托马斯的不能承受之轻。
特蕾莎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美好的爱情当中的裂痕,她少年艰辛,原本是一直孤苦存在着的,直到他遇到托马斯,托马斯是她生命里唯一的光明,可是托马斯四处留情的性格,却让她每天都担惊受怕,因此她不停的逃避折腾,借此来疏淡她与托马斯的感情,可托马斯没有退却,无论她在哪里,托马斯总是追寻到那里,为此甚至放弃自己拥有的一切安乐的生活,而在这个过程中,托马斯一遍又一遍的证明自己的感情,就像前面说的,在托马斯那里,灵与肉是分开的,而他都不想放弃,当时光最终耗尽托马斯最后的精力的时候,特蕾莎幡然醒悟,其实她一直在削弱托马斯的力量,通过让他证明他爱自己这件事情,他失去了热爱的医生工作,失去了自己恬静舒适的生活,为了她,他甚至只身一人,远涉国外去追寻她,而当时光终于把他变成一个年迈的老人,特蕾莎才发现这一切其实完全不值得,事实证明了托马斯的确爱她,他最终和她生活在乡下,其实已经一无所有了,只是这证明的代价到底还是太大了一些,他们原本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来解决,只是当时光所剩无几,很多事情,却再也回不了头。
弗兰茨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他的伟大进军梦想,准确的说是他爱虚幻胜过爱现实,爱轰轰烈烈的浪漫胜过爱现实的琐碎凋零,他原本是个事业有成的大学教授,声名卓著,可是他向往一切不切实际的存在,她与萨比娜在一起,是因为她身上有来自革命者永恒的热血,而最后当他终于实现伟大进军梦想,前往柬埔寨的一处战场,打算救助那些难民的时候,他才发现他的伟大进军梦想,充满对抗和热血的社会正义其实只是一个笑话,一群心思各异的人,没有任何人是为当地的难民真心实意的援助,都在为自己的形象宣传作秀,一群无耻的人,借伟大的梦想来迷惑世人,却在其中心怀鬼胎,只是为了拔高自己,然后更好的争名夺利,当伟大进军的人群被一堵现实的高墙所阻挡的时候,伟大进军就幻灭了,而弗兰茨也终于在看到这一切的真实之后,终于抛弃了那个虚幻的自己,可就在他幡然醒悟之时,路边一场巧合的抢劫,却要了他的性命。
萨比娜的一生都在对抗媚俗,她无法忍受被裹挟的思想,被专制的心灵,可是当红色的苏联共产主义开始兴盛之时,何处不是极权的王国,是红色的革命,所以她一直在逃,也一直在背叛,她无法忍受那些被公式化的情感,更无法忍受那些违背本性而表现的统一和自由,她背叛亲人,远走他乡,可异国他乡又何尝是她的归宿呢?她终生都在反抗媚俗,但却不得不承认,人没有办法免于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