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悲哀
今天终于抽空看完了王朔的《我是你爸爸》,一个看似骂人的书名却道出人生的悲哀,儿子长大总是要和爸爸反目成仇的,似乎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爸爸也是从儿子慢慢长大才成为爸爸,为了“我是你爸爸”这个颠扑不破的事实,马林生这个离了婚的中年男人独自扶养儿子马锐,为了走出一条不一样的教育道路,爸爸儿子上演了从父子到朋友再到仇人最终回归父子情亲的一场人生大戏。
为了单亲的儿子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父亲放下成年人的包袱,想和儿子打成一片成为好朋友,但事实是父亲的一厢情愿,儿子无法接受一个似乎变成“小孩”的成年人。
“端着”的父亲又让儿子觉得太假,可父亲真的和儿子以“兄弟相处”时,思想理念的不同有让他们不可能亲密无间。
马林生在回想马锐从一团小肉球降生到蹒跚学步呀呀学语,父母的爱从来都是不求回报的,可是呢,儿子却认为父亲仗着“我是你爸爸”天经地义儿子必须听老子的话,不停就要挨揍,没有道理可讲。
儿子不知道父亲活了四十年,他怎么会不知道生活里的沟沟坎坎,他教育儿子要装傻不要较真,要知道进退,可是儿子受的教育认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事情都要讲道理,可是生活中哪有人去讲道理呢!
儿子让父亲对生活似乎有了新的认识,成年人都活在一张面具下,他们为了给孩子树立所谓的“正面形象”每天都在辛苦地演戏,可小孩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知道大人在装,他们嘲笑大人装腔作势,可又不愿意真的和大人做朋友。
说实话,每个小孩挨打时都特别害怕和仇视父母,似乎觉得父母除了揍人就没有其他办法,这种藐视似乎更能激起父母“双打”的决心。
父母总是问小孩记不记仇,总觉的小孩习性过后就忘,其实他们都记在心里,当父母老了的时候,就像当年父母训自己一样“凶”已年老无法招架的父母,虽然不会怎么样父母,自己觉得还挺孝顺,可实际垂垂老矣的父亲在年轻气盛的儿子面前只能摆出一副“老小孩”的弱者样子,无力阻止成年的儿子去修理可怜兮兮的孙子。
“我是你爸爸,我爱你我打你都是天经地义,不论你觉得我对你好还是对你坏,我都没有想过有一天你要来怎么回报我,因为我是你爸爸。”
这种父子情不知道你看过之后作何感想,当我还是儿子的时候,我看这本书觉得父亲马林生是一个失败的父亲,让儿子被流氓打得进了医院,自己却忙着张罗“二婚”。这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
当我真得成为一位父亲时,我才觉得马林生是一位好父亲,在生活中苦苦挣扎的中年男人,能够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做出各种一般人不敢做的尝试,在那个年代,这是多么的大胆和超前。
爱何尝不是相互伤害,人生的悲哀在于你明白了许多事情,你却无力改变,当马锐明白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人生道理时,他才知道“爸爸是一个好爸爸,可惜已经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