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2018-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之边人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秋日的马边河显得愈发的深情款款,援川的日子一如这河水,默默地在我们的身边流淌,别具风情的彝族年节,犹如一位美丽的彝族新娘,正一点点撩起它神秘的面纱。

今天是彝族年节的前一天,我们援川干部戏称为“库史‘除夕’”,按照学校规定,上午的课程结束,学生就可以离校回家,欢度彝族新年,我们也准备安排家访。中午12点,班主任郑勇刚老师怕离家远的孩子路上挨饿,早已准备好了一箱子的面包,拿到教室里,分发给孩子们,这是他用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们买的,之前还给孩子们买过绍兴特产——香糕、茴香豆,中秋节的月饼,运动会的奖品,平时的学习用品等等。孩子们都已习惯,高兴地上前,大方领取。而后一边吃着面包,一边和我们道别:“库史木萨,孜莫格尼。”(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即彝族过年,具体时间是在农历10月15日前后,离过年日期一月左右,以自然村为单位,请看星象之人择吉日为节期。为更好地落实党和国家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有利于统一安排机关、学校的节假日时间和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2002年起,全乐山市彝族年节统一定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五。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为了感受彝族年节“库史”的风土人情,顺便了解彝族孩子的家庭生活,我们几个在马边一中元培班支教的绍兴籍教师——班主任郑老师、滕锋老师和我,准备在这个库史“除夕”的日子里,跟随彝族学生吉那日布去家访。“吉那”是她的姓,“日布”是她的名。初到马边时,班里的彝族男孩那尔达布告诉我,“布”是指东方的太阳,彝族人崇尚三色——红黄黑,黄色代表太阳。日布名字中有两个太阳,可见家里长辈对她寄予的厚望。吉那日布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彝族女孩,家里兄弟姐妹六个,她排行老三,两个姐姐都已出嫁,母亲常年有病,失去下地干活的能力,只能在家喂喂猪养养鸡,靠父亲一人打工养家,家境可想而知,但吉那日布乐观大方,好学上进,并且懂得感恩,是一个特别阳光的女孩,当她得知我们的打算后,第一个向我们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我和那尔达布

吉那日布的家在山上,我们跟随她骑行在炮台山脚的环山路上。深秋的阳光照在身上特别暖和,今年马边的秋日是难得见太阳的,路旁的野菊花开得正旺,阳光下显得特别娇艳,山风吹来,幽香阵阵,花香自有蜂蝶来,引得蜂围蝶阵。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虽然日布说山路平缓,可我们不久就累得满头大汗,只好下车推行,这样时推时骑了几公里,便来到一处更陡的分叉路口。我们只好把自行车停放在路边一户人家门口,徒步向上,此时的山路已呈45度角,十分难行,路上还遇到一辆三轮摩托停在道路中央,怕是因为路陡而抛锚的吧!我们边走路边感慨日布求学之路的艰难,好在她已被安排在学校住宿。

拐过一个山角,终于来到一处较为平缓的路上,日布说,等下家门口还有一段就没有路了,又走了近一公里,果然日布带我们走了一段下坡的野路,才到了她家门口,随着她的一声叫唤,门口露出几个孩子的身影,看来早就在等候我们了。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日布的母亲和孩子们一起搬出几条凳子让我们休息。我们拿出事先准备的香糕、茴香豆、薄荷糖,请他们品尝,看他们吃得津津有味。孩子们在屋里蹿进跳出,显得十分开心。日布的爸爸去县城办年货尚未归来,她的叔叔在房前的泥地上编竹垫,准备杀年猪用的。日布家和叔叔家挨在一起,共五间平房,房屋已经破旧不堪,泥地高低不平,隔墙有的是用木板或竹片,有一扇房门甚至已破了一个大洞。虽然我们早有思想准备,但他们的贫寒还是让我们吃惊。半个多小时后,日布爸爸回来了,孩子们争相出门去坡上帮着背年货。稍事休息,日布帮着妈妈烧菜煮饭,烤番薯,日布爸爸则指挥儿子捉拿一只大公鸡,亲自宰杀、烧毛、清洗(本来要杀两只,硬是让我们拦下一只),制作了一盆坨坨鸡。彝族人屠宰畜禽后,往往用柴草火将其身上的毛烧光,俗称烧毛猪或烧毛鸡,然后清洗并切成大块,加工成坨坨肉和坨坨鸡。不用说日布爸爸是把我们当贵宾来款待了,吃饭时又不断为我们和孩子们夹肉。后来我才知道,彝族家里鸡肉主要是给孩子吃的,彝族人有句谚语:肉是孩子吃的,酒是老人喝的。由此可见日布爸爸待客的热诚。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饭后闲聊,日布爸爸告诉我们,他们的老家在沙腔,学校离家很远,又不通车路,孩子求学很不方便,夫妻俩和两个大女儿都没什么文化,为了不耽误其他孩子的学习,前几年咬咬牙,买了这里的房子和土地,搬了出来,孩子们终于有书读了。

趁此机会,我们拿出大家一起凑的一千元爱心款,让日布爸爸给日布买身新衣服和学习用品,日布爸爸却坚辞不受,我们大家一番劝说,他才在万分感谢中收下了。

仿佛是为了与我们一起分享幸福,他一脸兴奋的告诉我们,离马边县城不远的官帽舟彝民新寨,国家已经给他们造好了新房,不久就可以免费拎包入住。这不禁让我想起,中秋节那天去烟峰彝寨参观时,碰到的那位彝族小姑娘,站在自家门前,一脸幸福灿烂的笑容,仿佛秋日的暖阳,宁静而温馨,日布的笑容跟她何其相似。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库史“除夕”,我们去家访

踏上归途时,日布一家一直目送我们到路的尽头,那一声声“库史木萨,孜莫格尼”,“耶什耶什白”(再见)一直传到很远很远,犹如头顶的秋日阳光,悠远而温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