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老师,见字如面

2019-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心_声

2019年6月29日

    当你看到我称呼你为“付老师”时,是不是有些意外。那是因为我们昨天的谈话让我看到了你的专业素养,通过和你的交流感觉自己受益良多,所以发自内心的想叫你一声“付老师”。我觉得昨天的通话是我在经历了一些自己驾驭不了的事情之后,你对我进行的一些心理疏导。我觉得这次疏导很及时,也很有效,让我在经历了重大事件之后并没有留下负面的阴影,从而不至于影响自己以后的生活,也能用更理性的态度看待自己经历的事情。以后在遇到自己驾驭不了的事情之后,我还会选择通过及时寻求社会支持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能够不至于因为某些事件而产生心理创伤。我觉得这是为了关爱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吧。

    昨天我对你说出了我的心声。当我给你讲我做的某件事的时候,电话那头的你听到之后大笑不止,这更加剧了我内心的评判,我更确信自己是做了件“傻事”。我担心社会舆论怎么看我,家人怎么看我?我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呢?在你听懂了我的意思之后,你给了我一些反馈。你说这件事情社会上的人根本不知道,只有有限的人知道,而且知晓这件事的其他人也并没觉得有什么,所以说,唯一觉得这件事情“很傻”的人是我自己。你的这一番反馈让我意识到,指责来自于我的内心声音,而不是社会舆论,社会舆论不是我能控制的,但我内心的声音是我可以调节的。

    这来自内心的声音,就是我对某些观念的内化。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来自周围环境的暗示,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了这样的暗示,这些暗示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念。这些道德的观念会在我经历某些事件时被触发,拷问甚至审判我自己。我会误以为这些拷问和审判来着社会舆论,但其实并不是。

    用TA的话来说,在这件事情中,“评判性父母”的声音又被勾起来了,这样的声音让我觉得自己“很傻”。但你的一番反馈,让我的“成人”部分又起来了。我觉得“批判性父母”活在过去,是过去的那些年代里遗留的观念,但是社会已经变化了,现在已经不是过去那样的农耕社会了,用农耕社会的观念来评判互联网社会下人的行为有时侯会显得多么不合时宜。而且针对具体的情景应该具体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搬出某个观念来审判人。分析一个行为还应该看到那个人所处的具体的情景,他的需求,他的意愿,他的感受,他作为一个人所享有的权力。总的来说,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某些观念为本。

    昨天的谈话激发了我这些思考,我想反馈给你,同时也发自内心地感谢你让我看到的这一切,并给我提供的觉察的视角。

                                                                                                                   

                                                                                            2019年6月29日于望京网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