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充满阳光
如图。这个偈子说的是“环境”问题:一是物质环境,一是心灵环境。
“居住适宜处”说的是居住要选适宜的地方。所谓适宜,承接上个偈子的内容,最佳处就是贤德聚集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受环境影响还是很大的,职场的人看重工作环境,学子(家长)看重学校氛围,结婚的人看对方家庭背景。就连买房子的人挑地段,也是在挑选自己心仪的环境因素。
当然,我们能否得偿所愿,要看自己的眼光、运气,总的来说,拼福报,就是偈子说的“往昔有德行”。依经文的意思,能够与有道德的人为邻,是因为自己曾经也是有德行的人,所谓物以类群人以群分,都是因果感召。
可能有人不以为意,未必把“睦邻友好”作为首选条件。不过,假设一下,我们是愿意选择住在自私自利的人旁边,还是愿意住在有德行的人旁边呢?相信我们都会选择后者的吧。
另外,也有人不大理解“因果”“往昔生命积累”这样的说法。我们也再去假设一下,假如“偶然”住进了君子的群体,如果不让自己从道德方面去提升自己,相信也住不长久,因为与周遭格格不入,“气场”不对,“八字”不合。也就是说,我们也还是要通过主观努力(因)去维系良好的邻里关系(果),当然这种努力不是指用钱去笼络人心,也不是戴上伪善面具等。
关键是,我们要让自己“置身于正道”,修养自己的品德,用纯正的思想和行为来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改善自己的心灵环境。这样,我们才可能强大内心的力量,逐渐摆脱对好环境的依赖,减少不良环境带来的影响。更进一步的,成为造福一方的“优良环境”。
那么,什么是正道呢?则人各有志。依《吉祥经》的要义来说,就是要让自己的内心有归投处,有主心骨,依照经文所言,奉为自己行为的圭臬,则能收获吉祥如意的生命。
学习这四句偈子,感觉把过去听闻的一些零零碎碎的观点和故事串连了起来,比如孟母三迁,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如德不孤必有邻。偈子说的道理并非别出心裁,这个逻辑说得在理。不过平时以这样的逻辑来思考的时候不多,更谈不上把这种逻辑当作生活的指导,时时对照自己的行为有无偏差了。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大意是说,道理听了千千万,却过不好自己的人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听闻道理时,听只是听了,未必真正认同;有时看上去是认同的,只是当时迎合了自己的某些想法,未必把这些道理想通透,更没有刻意地去改变自己,自然就不会按照“道理”说的去做。另外,听闻道理的时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都是碎片,哪里支撑得住生命工程呢?所以,“道理都懂,但对我不管用”,这句话大概是给自己不思进取的借口罢了。这里说了些题外话。
学习时还有一个体验,就是对老法师的观察。她是如此平静,平和,每一句都有典故,有的是值得学习的,有的是引以为戒的,不过在她的语调中却听不出厚此薄彼的差别。这样纯粹、简朴的状态,润物无声的教诲,就像自己的奶奶在讲故事。
我想,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安身立命之处,有自己的主心骨,那么生活也可以变得简单、淳朴。生活简单了,内心也会简单、平和了。
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