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孩子发脾气的“坑”

2018-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王琼英

       周六,我陪糖糖去学羽毛球。学羽毛球一个多月,这是我第一次陪,以往都是请一起学的好朋友灰灰的妈妈带去的。因为今天终于是我带,她很开心地期待了好几天。

      到了训练场,先是跑圈的准备活动,她还很高兴。然后教练就让她们颠球。这个时候,几个球下来,她的好心情瞬间就晴转阴,开始各种不高兴,烦躁不堪,板着一张脸,不时地跺脚,嘴里很烦躁地说“哎呀,讨厌”。

     一会儿,她走到我身边很生气地说“这裤子不舒服,粘在腿上。我要换羽毛球的短裤,你去给我拿。”

     我开始的应对是,和颜悦色地一边跟她建议“我们把裤子卷起来”一边给她尝试卷。卷了会儿,她又开始很生气地说“这样根本就不好,你现在就回去给我拿。”我解释说是“我回去很远,等到拿回来你都打完了,我们坚持一下,一会儿就好。”她根本不听,还是坚决要求我回去拿。我不想在这个上课的时候和她继续争,想拖延会儿。于是先走开了,让好朋友的妈妈帮我去跟她说。

       她好朋友的妈妈跟她说了会儿,然后过来跟我说“她同意了,不用去拿了。”我正有点欣慰,结果一看她那个样子,仍然是在那里板着脸,乱颠一气,满脸的不耐烦,每次颠出去的 球也根本接不到。教练看见她这样就批评她说:“糖糖,你这样的话,下次我不让妈妈来送来上课了啊!”这个时候,她更烦躁了,开始跺脚。一看这个样子不行了,必须处理情绪了。

       于是,我走上前二话没说就把她扯了出来,抱着她坐在外面的休息凳上,很严厉地说“你不想打了是吧?是不想学了吗?”她马上哭了出来。让她哭了会儿后,我也思考了一下她发脾气的原因,试探性地问了她:“你是不是看见妈妈来陪你打球,很希望表现的好点,让妈妈很惊讶,让妈妈夸奖你。但是,实际在颠球的时候,发现很有难度,怎么都颠不好,所以一下子很生自己的气,是吗?”她马上点头,哭得更厉害了。我本来只是猜测的,一下子为自己猜测对了而欣慰,原来她不是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也一下子理解了她的生气和烦躁。什么裤子不舒服,那都只是在找理由,掩盖自己打不好的挫败感。而因为她无法正视这份挫败感,所以才用各种发脾气的动作来应对这份失败的情绪。

       理解了她的情绪之后,那我就拍着她的背慢慢地说:“哦,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糖糖很想打好,很想打好。”她哭了会儿,哭声小了。我就安慰她说:“这个颠球是很困难的,妈妈来陪你打球不是要看你打得有多厉害,只是想看你打球是不是打的很开心,是不是在打球的过程中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难。你以前打球的时候,是开心的吗?”她点点头,那我又说:“那就好了,开心就很好了。”“那你以前打球的时候,克服了很多困难吗?”她点点头,那我又说:“那就好了,你克服了困难,妈妈就很高兴,妈妈是来看你克服困难的。看到你克服困难,妈妈也会觉得很有力量。你心情好点了吗?教练和灰灰都在等你,我们一起进去吧,让妈妈见识一下你克服困难的勇敢吧!”   

        看她心情好多了,我就和她玩了一个“抱抱紧的游戏”,用力地抱她,问她“紧不紧?”玩了几次,她很开心了。然后,拉着她的手进去了训练场,后面的整个训练,她都很配合也很努力了,再也没有说裤子不舒服之类的了。

       我自己内心很嘚瑟,觉得自己处理的挺不错,很好地跨过了她这次发脾气的“坑”。

       晚上睡觉前,我们复盘今天的行为,提到了这次发脾气。我很真诚地问她:“你觉得我今天处理你发脾气这个情绪的时候,做得怎么样?”

      让我意外的,她说:“还不错,不过有两个地方做得不太好。”我一下子很惊讶,马上追问哪两个。结果她说:“第一,你是直接用力把我扯出来的,如果温柔地拉我出来就更好了。第二,你一上来就批评我,没有说你自己是什么情绪。你不是说了,家长在处理孩子情绪的时候,要先处理自己的情绪么?”第一条她确实说的没错,但是第二条,我有点不太理解她的意思,于是又问了“你意思是妈妈其实有点生气了,但是没有跟你说我的情绪是吗?”她说“是的”。爸爸马上在旁边说“你的意思是妈妈下次先不要自己生气是吗?”她马上纠正说:“不是的,妈妈可以生气,我也接受的,就是她在自己生气的时候要告诉我,要自己调整好情绪再来帮我处理情绪。”

      她的这番话真的让我挺惭愧,第一是我确实有生气的情绪在的,只是比较隐蔽没有很明显,她真的很敏锐。第二,我也以为她是要我不能自己先生气,结果她真实的意思居然是,她可以接受我的生气,但是觉得我在生气的时候是没法帮她的,只能自己生气好了才能帮助她。这份认识,比我自己想的都还要深刻。真的让我很讶异。

     今天的这个处理以及她的这一番话,让我感悟特别深。觉得孩子发脾气,简直就是他们给我们挖的大“坑”啊!

      第一个坑:让我们只看到他们发脾气的表象,我们也跳进“生气的坑”里,还妄想用生气来镇压他们。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其实掩盖的也是他们无法表达出来的各种情绪,比如委屈,比如挫败和无能为力,比如不被重视等,可是偏偏这些原因我们看不到,我们只看到了他们发脾气的表现和恼人的行为,并且因为接受不了他们发脾气的行为而自己也发脾气了。我自己昨天在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我觉得还没有很明显的生气,可是女儿对于我“扯”她这个动作和严肃说她这个的语气判断,我已经生气了,只是我压抑了生气。这也再次说明,不被她们的行为带到“坑”里,保持自我的冷静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正是因为困难,所以需要我们的不断觉察和历练。

     第二个坑:掉入了他们发脾气提出的各种无理要求的坑里。企图满足要求、消灭要求、改变要求来让他们不发脾气。但是由于那个要求本来可能就只是情绪的副产品,甚至还是情绪的遮羞布,所以那个要求或者那个事情本身根本不重要,我们一味地在做事情的文章,那简直有点像“盲人摸像”,怎么都接近不了发脾气的本质。就像她所谓的要换裤子的要求,本来就是一块情绪的遮羞布,即使我拿了裤子,也许她还是会情绪不好,因为换条裤子并不能改变她颠球颠不好的事实。所以,情绪管理中经常提到的“把情绪和事情分开,先解决情绪,事情自然而然就会解决。”这一条原则是真的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着力于解决事情,那么情绪这个本源在,事情即使解决了也不一定就有好结果,而解决了情绪,很多时候事情自然也就有了办法,更重要的是,解决事情不该是我们的责任,而应该是孩子的责任。我们的责任,只能是帮助他们面对情绪,管理情绪。

       第三个坑:掉入了压抑情绪爆发、不停讲道理或者转移话题的坑。孩子发脾气,我们第一反应除了生气就是讲道理,跟他说“这本来就是你的错,或者说这么点小事,有什么好生气的,再或者说好了好了,别生气了,待会儿给你买冰淇淋。”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觉得情绪是坏的,是不能有的。否认情绪,压抑情绪,孩子这会儿即使屈从于我们了,但是内心里的情绪能量还是一种暗能量,并未转化成积极的能量,不能成为我们人生中的积极动力,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情绪和心理问题。而讲道理,看似很好的方法,但是人在情绪来临的时候,一定是听不进去道理的。孩子就更是如此,当情绪来的时候,主要是右脑在工作,和理智的左脑失去了联结,所有的道理对他而言都不能很快地转化为情绪恢复的能量。最近面对的很多孩子,小小年纪,都无法与大人进行情感交流,什么话都不对大人说,都属于这类做法的牺牲品啊。所以,这个坑就更暗更深更隐蔽了。

       情绪是孩子情商的基础,发脾气又是孩子情绪管理中最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愿我们在每次见到他们发脾气的时候,都能够有一双慧眼,识别那些“天坑”,做一个“不跳坑”的爸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