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才疏学浅学院国学与传统文化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你根本不懂王阳明——读《王阳明一切心法》

2017-04-21  本文已影响458人  灵小猫

阳明心学莫名其妙的成了俗世的成功学,若是王阳明泉下有知大概会气得活过来。对于王阳明来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堂堂君子,怎能与“成功学”扯上关联?君子应该无欲无求,终其一生追求正义和绝对真理。

王阳明是个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官二代。少年王阳明豪迈不羁,心中有一个英雄梦,总想纵马天下,驰骋沙场。他善骑射,熟读兵法,并且在他中年后的官场生涯中平定过江西一带的贼匪之乱。后来,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放弃了金戈铁马的梦想,走上了儒家之路。

王阳明刚做官时,明朝官场十分黑暗,所有读书人读儒家经典只是为了考取功名,根本不是成为圣人,肩担道义。王阳明痛心疾首,希望改变现状。青年时的王阳明并不圆滑,甚至有点愣头青。得罪了不少人,还好有背景,再加上为人聪明,幸免于只手遮天的宦官的毒手。但是,他还是被宦官陷害,贬谪龙场。这番龙场之行,正是他悟道的转折点。

龙场在贵阳那边,明朝时那里还是蛮荒之地。《一切心法》里的描述:论地理环境,处于贵州西北万山从棘中;论生态环境,有毒蛇环伺,瘴疠漫山;论人文环境,能接触到的除了语言不通的少数民族,就是从中原逃窜过来的亡命之徒。

王阳明从小养尊处优,被贬至这样一个原始环境里生活,能够生存下来实属不易。与他同行的仆人纷纷病倒,他反而要照顾他们。然而,这样的环境却是“儒家高度推崇、到家绝对推崇的遥远而美好的黄金时代”,特别容易悟出真理。

王阳明为了打发孤独的时间和安定情绪,日夜打坐入静,一段时间之后,心如止水。在别人哀怨时,他始终平静自若,挑水砍柴各种粗活脏活都要亲力亲为。在这种情景下,他通过哲学追问反思,让自己不断探索真理奥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王阳明竟然在梦里悟出了“格物致知”的答案:“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求道应该向内心去求,从前向外界物中求道纯属南辕北辙。这就是《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阳明心学》的另一观点是“知行合一”。但是,这个“知行合一”与很多人所认为的“知行合一”是不一样的。如今很多人以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指知道了就要践行;然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指知就是行,行就是知。按照“马哲”思想,这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比如,我们知道暴饮暴食不好,但是我们的行为可能与这个知道完全无关。生活中到处都是知行不合一的地方。王阳明却说,那是因为知道的不够深刻,不是“真知”。他甚至提出了一个自己的定义:“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也就是,只要心里动了念,你就行了。

如果人们真正地理解了王阳明的“心学”观点,我想很多人大概都不再会认同了。至少我是不认同的。难道心里想一个美女,就是跟她在一起了吗?这也太扯淡了。这本《王阳明:一切心法》是一本王阳明的传记,也是从最现实的角度解释了王阳明的学说。市面上太多商业炮制的“王阳明”,让人们误读了他的真正内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