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家庭影响力——卓越幸福家庭宝典》全书免费阅读 第三章

2022-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超研课堂

第三章 卓越幸福家庭的八大影响力

第一节 三观影响力

「我要打造有根的家庭。」

你的世界观是什么?

我建议你暂停阅读一分钟,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当家长们咨询家庭教育问题时,我经常会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把许多家长“难住了”,你是否也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问住了?

在家庭影响力公开课上,我会问:“你的世界观是什么?哪位家长能够立刻脱口而出自己的世界观?”这个问题“成功地痛击”了许多父母,大多数父母开始沉默思考。有时候,一些父母想了一下后开始和我分享世界观,我会追问:“这是您刚刚想的,还是一直清晰坚定的?”

真的会有那么多家长被这个问题“难住”“卡住”吗?你可以现在就拿起手机,给你认识的一个已经为人父母的朋友打电话,然后立刻问他这个问题——你的世界观是什么?你也可以多打几通电话,了解一下更多人的反应。请注意,不要微信或短信留言,而是进行实时通话。这个尝试很有趣,也非常有意义,你可能会彻底地帮到自己,同时也会帮到接电话的人。

不能脱口而出世界观的父母也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如果父母的世界观清晰稳健,他们将更可能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世界观。或许,人生是一种追求更好可能的过程。家庭教育也是如此。每个家长都在努力争取更好的可能,让自己的孩子以及整个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拥有更加稳定且美好的未来。

那么,什么是世界观?

简单讲,你的世界观就是你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一个人可以有多个具体的世界观。拿我来讲,我的一个世界观是:世界是由不一样的人组成的,世界因为不一样而精彩。这个世界观是我所有世界观的基础,它决定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决定了我的个人品质。

毫无疑问,世界观不是任何一个人专属的,不同的人可以拥有同样的世界观,尤其是那些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更幸福的世界观。世界是由不一样的人组成的,世界因为不一样而精彩。这个世界观是值得每个人拥有的,我强烈建议你拥有它,因为它会彻底改变你、你的家庭,以及你的整个人生。


【相机诱导实例】

一天傍晚,我和骏哥从办公室离开回家。办公室离家大约十分钟步行路程,我总是有意识地寻找那些能够「相机诱导」的时机。路上,骏哥吃了一颗糖果,包装塑料袋拿在手里。

“爸爸,你能帮我拿一下它吗?”他抬头看着我说。

我告诉他:“前面可能有垃圾桶,你先拿着吧。”

话音刚落,我就看到前方几十米处有一位环卫工人正拉着环保车工作着。“骏哥,前面有一辆环保车,你可以把包装袋丢进车里。”骏哥旋即飞奔过去,把我甩在后面,我也没有急于追赶,只是用眼睛注视着他。

他很快跑到了环卫车那里,我在远处看到了这一幕:骏哥在环卫车旁边站住,和正在辛勤清理街道的环卫叔叔交流了起来。渐渐走近,虽然无法听到他们对话的声音,但我看到他一边说话,一边用手举起糖果包装向环卫叔叔示意。随即,那位环卫叔叔面带微笑地点了点头,骏哥把糖果包装袋丢进了环卫车,然后非常欢乐地跑回到我身边。环卫叔叔亲切的笑容和骏哥天真的欢乐让我印象深刻,这种美好让我内心很暖很感动。

当然,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我当然不会放过。

骏哥开心地说:“爸爸,我长大了也想当一名环卫工人!” 看得出来,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美好的向往。

“好,爸爸支持你!” 我毫不迟疑地回应,心里非常开心。

骏哥又说:“哦,爸爸,我还是当警察吧,警察更伟大。警察能抓小偷。”他更加兴奋了。

当我听到“更伟大”的时候,我知道我需要引导一下。于是我有意地放慢脚步,以便我们都可能更加专注于对话。

我说:“骏哥,警察叔叔抓小偷,保护我们的安全;环卫工人叔叔清理街道,让我们的环境更干净;爸爸是老师,给学生们讲课,让他们学会更多知识,有能力帮助更多人。警察叔叔、环卫叔叔、爸爸还有你,我们一起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我内心的想法很简单,我希望孩子懂得:伟大不需要比较

就在我说完的四五秒钟后,骏哥迅速转过头对我说:“爸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伟大。”那一瞬间,我被他的这句话感动了,一股热泪升入眼眶,我不由自主地俯身蹲下,双手握着他细细的双臂,看着他纯真的眼睛说道:“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伟大。爸爸感谢你,你让爸爸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伟大。谢谢!”然后,我亲吻了骏哥的额头。骏哥非常开心和骄傲,因为他不仅获得了一种积极的认知角度,更积极地影响了爸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伟大」「世界是由不一样的人组成的,世界因为不一样而精彩」这个世界观基础上的认知。这是人与人能够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基础。当我们的孩子拥有了这样的世界观认知,他们更容易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他们也更可能与人协作,共创美好。

你可能在想世界观到底会影响到什么,那么,请你先回答下面这个问题:

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A.包容的人 B.容忍的人

我相信你选了A,你更希望孩子拥有包容的品质,成为海纳百川的人。我和你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包容,而不是容忍。事实上,一个人是否包容,就是他的世界观决定的。当我们仔细深入分析「包容」产生的逻辑前提时,我们不难发现:包容的人是接纳人与人的不同,接纳世界的不一样;更进一步,包容的人正在享受这个由不一样的人组成的精彩的世界。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这句话,或者说这个世界观——世界是由不一样的人组成的,世界因为不一样而精彩。它就是包容的源头。

包容和容忍有什么根本差别呢?

有人问:别人误会了我,我一开始很生气,但我心想“算了,不和他计较了”,于是就没那么生气了。这是包容,还是容忍呢?

当你容忍的时候,你会有不开心;当你包容的时候,你是开心的。内心开心与否是包容和容忍最根本的差别。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多不同,因此,在被人误解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人与人的想法的差异,也会发现人与人的经历角度的差异,还有机会反思误解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做才能减少误解。所以,包容的人在被误解的时候得到了收获,自然值得开心。当然,人无完人,成为一个包容的人,也不意味着每一件事都开心。要知道,不开心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必因此而否定自己已经是一个包容的人,或认为自己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包容的人。在本章第三节品质影响力,我们会更细致地探讨包容。

当你想要培养孩子的某种品质时,请你先思考那种品质的逻辑前提,也就是“这个品质的三观基础是什么?”“孩子拥有了什么样的三观才会拥有这种品质?”请你相信,三观是所有品质的根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孩子世界观的引导,我建议你先引导孩子认识到「世界是由不一样的人组成的,世界因为不一样而精彩」

人生观

每个人对人生的看法都可能不尽相同,但我们似乎都在寻找着那些更可能让人生幸福的方法。相比于寻找方法,我更在意的是人生观。在一定程度上,人生观决定着我们将获得什么样的方法。所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重视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生观。

和引导孩子建立世界观类似,我们首先要先知道自己的人生观是怎样的,然后是希望引导孩子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对我而言,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知道:人生是立体而精彩的,自己是人生的主人,自己的人生是独一无二的。我也希望他能够相信:不断帮助他人的人生是幸福的,我们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获得幸福,帮人是活着的根本意义。

学习动力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讨论学习的动力;今天,关于学习动力的讨论似乎更多,同时也显得更加急迫。我在从教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探索这个话题,一直在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解决了学习动力问题的学生普遍比其他学生更容易进步、提高成绩,也更容易学习轻松、开心。从我的个人学习成长经历,以及更重要的十余年的教学经验成果中,我发现:理清人生观更可能快速解决学习动力问题。

对于上几代人,「知识改变命运」发挥了巨大的动力作用。爸经常说:好好学习,你就能走出这大山沟了;爸妈也会说:要好好学习考大学,就不用再过这苦日子了;爸妈还会说:好好学,找个好工作,以后生活就安稳了。孩子会说:我要好好学习,让我爸妈以后不再吃苦;孩子心里也想:我一定要学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这成为了几代人的学习动力。虽然今天依然有许多孩子为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而拼命学习,但不得不承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有很多孩子不再迫切甚至不需要去改善父母的生活和改变自己或家庭的命运了。这一代的孩子们似乎无法再被「知识改变命运」所激励,他们需要的是“新的学习动力”,在当下相对富足的社会生活条件下的学习动力。

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人们更有机会思考自己想要的人生,此刻的人们更需要人生的意义。于是,理清人生观更可能快速解决学习动力问题。

许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疏忽了人生观的引导,导致孩子到了中学或是大学时出现人生迷茫的现象。这也非常可能会导致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这一点也是最让家长苦恼的问题之一。为什么而学习?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或许要回答:学习有什么用?然而,要回答学习的用处,就要思考:我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为了让你更容易理解如何通过理清人生观来解决学习动力问题,我请你看看我的实际做法:

我问学生:你知道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吗?

学生回答:当然。

我继续问:那么,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学生回答:……(此处省略)

我接着说:真好!那么,学习知识能让你更可能实现你的人生追求吗?

学生回答:是的,这我知道。

我补充说:的确,通过学习,你更可能……(讲述学习知识技能,提升认知思维,可以让他的人生梦想更可能实现)

学生说道:老师,我懂了。

我接着说:现在我来告诉你如何学得更好……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讲什么大道理,也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要了解孩子们对人生的想法,然后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他们的想法。事实上,在听学生讲述他们对人生的想法的时候,我经常被感动。于是,我总是禁不住佩服他们,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还能真诚地表达出来。我总是禁不住给他们点赞。

通常情况下,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人生观,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认同和支持。然而,他们的人生观可能还不足以和学习紧密关联。(事实上,已经是成年人的父母也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或是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其原因通常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学习和人生更加紧密的关联起来。

学习是为了变强,变强是为了帮人,帮人是活着的根本意义。

这是我的学习观和人生观,也是从教十余年一直传递给学生们的。我发现,当一个学生能够站在人生观的角度去看待学习的时候,他(她)更容易喜欢学习,也更容易提高成绩。如果这个人生观的角度拥有更大的视野和格局,学习的动力就更可能巨大且长久。也就是,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我记得高中课本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是社会中的人。从这个角度看下去,你会发现一个人的幸福往往是建立在人与人组成的社会的基础之上的。虽然我们不推崇攀比所带来的幸福,但我们仍需承认:在一个人的全部幸福中,有相当一部分幸福是来自对比的。我们也是在对比之中不断探索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举例来讲,我问过学生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走在街上遇到麻烦,你希望周围人真诚地帮助你,还是希望他们视而不见甚至冷嘲热讽?

可以想到,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希望得到周围人真诚的帮助。于是,我会顺势问:那么,如果你遇到有人遇到麻烦,你会视而不见甚至冷嘲热讽吗?沿着这个思路交流几句之后,我会对学生讲一句他们熟悉的话:不要成为自己都讨厌的人。我也会进而与他们分享:人帮人,社会会更好,国家会更好,我们每个人都会更好。当每个人都哺育这个社会的时候,这个社会也会反哺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正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和人生意义。

教育,就是要让人与人更愿意相互帮助,更有能力相互帮助,在互帮互助中实现人生价值,收获人生的幸福。

智在万家

为了真正实现这样的教育理想,“智在万家”家庭教育平台诞生了。家长和孩子都有机会把自己的智慧分享给全国家庭,家长们分享自己的美好经历和家庭教育心得,孩子们分享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这些有能量的智慧将在“智在万家”家庭教育平台上展现,这些智慧将被全国亿万家庭订阅和取经学习。每一位家长或学生都将在一个更大的舞台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帮助到更多人,他们也将获得其他家长或学生的宝贵经验智慧。通过分享智慧,我们获得收入的同时,收获帮人过程中的无限美好,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连接全国家庭乃至全世界各国家庭,让亿万家庭智慧流通起来,“智在万家”家庭教育平台将让更多家庭生活更美好,并将推动中国家庭教育事业进入新的时代,引领全世界人类家庭向着真善美的方向笃定前行。

人生观的引导

说回到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要如何引导他们建立更好的人生观呢?

首先要让孩子掌握自己的事。通常的路径是: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事→决定自己的事→决策自己的事(父母给予建议)→掌握自己的事。

就拿最常见的刷牙来举例。许多家长养育孩子都会遇到“孩子不爱刷牙”这种情况,有些人采用软磨硬泡反复沟通的方式,有些人采用严厉语气的方式,也有些人采用更加强硬的措施。这些方式往往达不到很理想的效果,其关键问题在于:缺乏系统性引导的意识和方法,把“一条线”当成“一个点”来处理。现在,我来完整讲解系统性引导的过程。

① 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事

这一点是非常容易的,父母们基本都自然做到了。父母只需要直接告诉孩子:刷牙是你自己的事。

② 决定自己的事

这一点看似同样很容易,实则是最难过的一关。父母告诉孩子:刷牙是你自己的事,你可以自己决定刷不刷牙。说这句话很容易,难点在于,当孩子自己决定不刷牙的时候,父母是否能够做到真正面对和接纳。

我记得,我家孩子刚开始不想刷牙的时候,妈妈是非常纠结的,于是我告诉她“我来解决这件事”。下面是我和孩子的对话:

第一天。

孩子:爸爸,我今天晚上不想刷牙了。

爸爸:骏哥,刷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当然可以自己决定。

孩子:那我不刷牙,能和你们一起睡觉吗?

爸爸:当然了,你刷不刷牙,爸爸妈妈都会和你一起睡,我们喜欢和你一起读书睡觉。

孩子:嗯,我今晚不刷牙了。

爸爸:好的。你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爸爸给你点个赞。

孩子没刷牙,睡觉了。

第二天。

孩子:爸爸,我今天不刷牙了。

爸爸:好的。骏哥,我很佩服你。

孩子:为什么?

爸爸:因为你能够果断地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

孩子没刷牙,睡觉了。

第三天。

爸爸:骏哥,我邀请你一起刷牙,你愿意接受我的邀请吗?

孩子:好呀。

孩子刷牙,睡觉了。

当孩子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事情的同时,父母就应当给予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的机会。当孩子所做的决定并非我们的期待的时候,我们也应当面对和接纳。如果嘴上说“这是你自己的事”,实际上却不允许孩子做出与我们的期待不同的决定,那么,孩子很难充分感受到那是自己的事,也很难学会真正独立、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孩子很快会得出结论:即便是我自己的事,我也不能自己做决定。这样的发展并不是良性的。所以,父母们需要一步步来引导。

③ 决策自己的事(父母给予建议)

让孩子真正感受了“我可以决定我的事”之后,父母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促进孩子学会真正的独立。在这个环节,父母必须给出建议,但要面对和接纳“被拒绝”。

第四天。

孩子:爸爸,我今天晚上不想刷牙了。

爸爸:骏哥,你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谢谢你告诉我。你可以听听我的建议吗?

孩子:可以,什么建议?

爸爸:我建议你刷牙,当然,你可以接受我的建议,也可以拒绝我的建议。

孩子:……我拒绝。抱歉啊,爸爸。

爸爸:骏哥,你很棒!

孩子:为什么?

爸爸:因为你敢于果断拒绝别人的建议。

孩子没刷牙,睡觉了。

第五天。

没有谈论刷牙的事,孩子自己主动刷牙。我没多说一句,让氛围平常些,只是偷偷和妈妈说:“你看,骏哥多棒!”妈妈如释重负地欣然一笑。

有一天,我对骏哥说:你为自己的事做决定,爸爸妈妈也会给你建议,这也是爸爸妈妈的责任。

从完全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到父母给予建议有效干预,促进孩子做出更好的决定,这需要一个过程,并非一天或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我们的孩子要学会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也要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还要学会拒绝。不仅如此,孩子们还应该能够面对和接纳自己的建议被拒绝的情况。一个只会接受他人建议而不敢拒绝的孩子,或者无法接纳别人的拒绝的孩子,未来可能会遇到大麻烦,特别是女孩子。所以,我们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更好的建议,同时也接纳孩子的拒绝。

④ 掌握自己的事

孩子的成长就像海面,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波荡起伏。如果一个孩子从刷牙的第一天开始就主动刷牙无需叮嘱,每天都是如此,从某个角度看,这是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事,也为自己的事做决定,也不意味着他们的每一次决定都完全满足父母的期待。即便孩子偶尔做出诸如不刷牙之类的和父母期待相反的决定,父母们也要知道这是正常的,就像我们大人们也会偶尔不想做一些事情一样。所以,我们不必在每一次刷牙时间到了的时候都和孩子谈论刷牙,有时候也可以默默观察,有时候也应该毫不在意。

很多家长过度在乎“好的习惯”,而疏忽了“孩子这个人”。我相信,我们更希望培养出一个能够自己养成好习惯的孩子。或许,我们真正想要培养的不是一个“天衣无缝”“完美无瑕”的孩子,而是要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立体的丰富的人。

随着孩子渐渐掌握了自己的事,父母们就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感受生活,进而形成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它的开端是非常重要的。以下的几个核心点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1.父母对生活的热爱将对孩子的人生观产生巨大影响。

一个孩子热爱生活、向往人生,一定是他(她)感受到了其他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向往。毫无疑问,父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向往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早、最重要、最持久的。热爱和向往看似很抽象,实则可以非常具体。下面的几个生活常见场景中的具体做法,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向往。

场景一:和孩子一起玩玩具

当我们决定了和孩子一起玩,我们就要专注于和孩子的交流和玩耍,享乐其中。如果是积木游戏,当一个“作品”制作完成,我们可以尽情欢呼庆祝,享受自己的成果。此时,孩子会充分感受到这份热情和喜悦。如果是汽车玩具,我们可以模拟汽车的声音,还可以加上搞怪的配音,充分享受赋予汽车生命和性格的乐趣。此时,孩子会充分感受一种立体的欢乐。如果是拼图玩具,我们可以因为搞定了一块拼图而给自己打气,享受突破的美好。此时,孩子会充分感受到专注和执着的美妙。父母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非常明显地引导孩子在享受生活时的表情、语言和动作。

场景二:和孩子一起吃饭

享受食物的美好要先于用餐习惯。许多父母非常看重孩子的方方面面的习惯,却未能明白:好的习惯和好的规矩,一定是在捍卫美好。未能感受到美好的习惯,可能是一种负担。所以,父母应当引导孩子享受食物的美好。刚刚学吃饭的宝宝,开始感受各种味道,此时的父母应当充满热情地用美好的语言来描述食物和味道。可以诗情画意,可以充满想象,也可以放大感受。例如,当孩子吃到甜甜的食物,我们可以脸上充满甜蜜和享受地对孩子说:“好甜呀,和我们的生活一样甜。”当孩子品尝不同形状的食物,我们可以把食物比喻成星星、月亮、太阳、花朵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这个鸡蛋饼很像一朵花,非常美。”……其实,即便孩子已经成为中学生甚至成人,我们依然可以描述食物的美,不必觉得别扭。毕竟,食物将伴随我们一生,能够享受食物的人是幸福的人。

场景三:和孩子一起外出

我们总要接触不同的人,有些是相识的,更多是新鲜的(也可以说陌生的)。带孩子外出是引导孩子与世界融合的最佳方式。我们如何去描述、评价、评论甚至评判周围人和环境,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孩子对待他人和环境的角度和态度。于是,我个人十分重视每一次外出时我对他人和环境的描述和看法。我会描述我和孩子一起看到的人,描述他们的欢乐,称赞他们的出色,不去评判。我也会描述周围环境的美好,而非抱怨环境中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孩子发现哪里可能存在不足,我会引导他思考:如果要更好,你觉得可以如何改善?父母也要在和孩子一起外出的时候,让孩子感受到帮助他人、呵护环境的乐趣和美好。帮助其他小朋友把挂在树上的玩具飞机弄下来,然后和拿回飞机的小朋友们一样开心。对从地上主动捡起一个垃圾扔到垃圾桶,然后满意地说道:“搞定。”地铁站里,我也会和孩子一起爬楼梯,享受楼梯的乐趣。这些一件件小事,事实上就是在引导孩子的主动积极的人生观。

2.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会积极影响孩子的人生观。

读什么、看什么、听什么,是家长育儿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思考的。目前市面上有太多的绘本读物,也有各式各样的动画片,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我将在本书的后续内容中更详细讨论这个话题,在这里我更多地希望家长们重视这些内容对孩子人生观的影响。因为我希望孩子拥有“帮人是活着的根本意义”的人生观,所以,我引导孩子爱上了《海底小纵队》《汪汪队立大功》这两部优秀的作品。这两部作品都是讲述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帮助他人并最终获得美好感受的故事。作品里的每一个故事和每一句台词都在三观上有所设计,很是讲究,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不仅是动画片,这些作品还有绘本读物甚至有声音频。我的孩子充分使用了不同类型的资源——看动画片可以同时从视觉听觉上直观地了解人物和故事,读绘本脑补动画可以促进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画面回忆想象能力,听广播剧则可以让孩子更充分地感知习得语言,促进表达能力。当然,我们最大的收获是积极的三观。我强烈建议更多家长利用这类优质资源。

3.《非暴力沟通》是家长和孩子必学的内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话,但鲜有人做得到。幸运地是,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做到了这一点,但真正系统性认知这背后的原理,是在学习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优秀的图书之后。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其他人,面对这个世界,我们的孩子也必将如此。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是真正能够让人生活幸福的沟通方式。我讲了几十场关于非暴力沟通的讲座,也让我的孩子参加了其中一场。虽然那时的他只有四五岁,但他学懂了——他知道不要评判、自己的感受由自己负责。更多关于沟通上的内容,请阅读后面“语言影响力”一节的内容。

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你认为什么东西重要。相比于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常见。一方面是价值观和品质更相近,例如诚实、正直等等;另一方面,近些年的许多公司都在宣传自己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这使得价值观这个概念更多地被提及。

很多父母更倾向于告诉孩子什么最重要,而真正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不能只靠父母告诉,更多需要引导孩子自己获得。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价值观。当父母更重视对于孩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引导的时候,孩子会很自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当更多地让孩子感受到世界、人生和生活的美好,而非反反复复地讲道理。

三观决定品质

想要让孩子拥有优秀品质的家长都应该清楚这一点:每一个优秀品质的背后都有一个清晰稳健的三观。当我们试图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这个品质和三观的逻辑关系。找到品质的三观基础,夯实它,才可能让孩子真正拥有这个品质。

一个人之所以包容(品质),是因为他相信「世界是由不一样的人组成的,世界因为不一样而精彩」(世界观);

一个人之所以勇敢(品质),是因为他相信「人生要追求美好,捍卫美好」(人生观);

一个人之所以坚毅(品质),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人生由自己做主,人生要过得有意义」(人生观);

一个拥有使命感的人(品质),他相信「帮人是活着的根本意义」(人生观);

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品质),他知道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热爱是最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观也决定着思维

我们都希望拥有一些优秀的思维,例如成长型思维、利他思维、全面分析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等等。和品质一样,思维的根基同样是三观;三观决定着一个人的思维。

拿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来说,后者更可能让我们成长进步乃至获得更多幸福和人生意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一切都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把“我天生就是这样的人”挂在嘴边的人,更倾向于固定型思维。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和技能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得到发展的。如果我们的人生观是“我的人生充满无限可能”,那么我们就很自然会倾向于具备成长型思维。如果我们发现“人的价值是在人与人组成的社会中体现出来的,帮人是活着的根本意义”,那么我们就很自然会拥有利他思维。如果在我们眼中,“这个世界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信息”,那么我们更可能带着敬畏之心去分析事物,更可能多角度分析,而不是线性思维盲目定论,进而也会一步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关于批判性思维,推荐阅读《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

当我们注重孩子的思维养成的时候,一方面要注重基本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必须重视成长型思维、利他思维、全面分析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想要让孩子稳固地拥有这样的优秀思维,就必须意识到三观对思维的决定性作用。立足于三观的长期引导,才能让孩子成为具备那样品质的人,拥有那样思维的人。

夫妻之间的三观相互影响

谈论起三观,多数人是“措手不及”的。虽然我们长期以来都知道三观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地梳理自己的三观,更别谈如何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三观了。当我和父母们谈论起三观的时候,许多妈妈也提到了“夫妻双方培养孩子的思路不统一”的现象。这看似是一个很难解决的大难题,但本质上很可能是夫妻双方都没有清晰的三观而导致的结果。夫妻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必然存在的,我们希望这种影响能够是积极的,促进家庭幸福的。所以,我建议夫妻之间要谈论三观,把三观逐渐清晰化,一起追求更好的三观,并在此基础上谈论如何引导孩子的成长发展。夫妻间的三观交流,不是捍卫自己观点的辩论赛,而是对更大幸福的探索。我建议夫妻双方都发挥自身的家庭影响力,积极影响彼此。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逐步确立家庭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关于家庭愿景,推荐阅读《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

中国人对树的认知是非常清晰的。种好树、种大树,必须重视树根的养护。培养一个人,亦是如此。三观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家的根,是民族发展之根。毫无疑问,家庭教育的根也是三观。立足三观的引导,打造真正有根的家庭教育,我们终将获得无限的幸福。

—— 立刻行动 ——

一周内,把自己的三观至少各写出一条,让自己在今后任何时候都可以立刻清晰地说出自己的三观。


本章练习

1.家庭教育的根是( )。

A.方法

B.理念

C.三观

2.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有些人是伟大的,有些人是不伟大的。

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伟大。

C.警察比环卫工人更伟大。

3.「包容」的逻辑前提是( )。

A.世界观:世界是由不一样的人组成的,世界因为不一样而精彩。

B.世界观: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C.世界观:世界充满了我们不知道的信息。

4.下面哪个方法更可能本质上解决学习动力问题?

A.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

B.严厉管教,压力就是动力

C.理清人生观

5.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早、最重要、最持久的是( )。

A.父母对孩子的陪伴

B.父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向往

C.父母对孩子的严格管教

6.建议家长和孩子必学的是( )。

A.《非暴力沟通》

B.《黄帝内经》

C.《百家姓》

7.每一个优秀品质的背后都有( )。

A.一个清晰稳健的三观

B.一个清晰明确的理由

C.一个优秀的思维

8.夫妻之间的三观是( )。

A.完全独立的

B.相互影响的

C.无需交流的


答案:1.C  2.B 3.A 4.C 5.B 6.A 7.A 8 .B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