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罗麦》:剥开沉重的外壳,空空如也
《寻找罗麦》作为“内地首部过审许可公映的同志电影”被期待了五年,看完我只想说,失望至极。
这部电影上映之路可谓是坎坷,2015年,导演发微博说,他自编自导的《寻找罗麦》过审,是“电影局的一小步,电影人一大步。”也有看过电影初片的专业人士给予很高评价。
影耳朵也是自从得知这部电影,就开始期待,“首部过审的同志题材”、“西藏”、“救赎”,每一个标签都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上映后,却得到了一致差评,影耳朵首映日去看的时候,还一不小心包了场。
豆瓣评分一直被作为衡量国产电影的标准之一,就是因为综合评分还挺客观的。
不知道原始成片什么样,单就上映的内容来看,实在对不起一张电影票。
简单来说,电影的内容就是罗麦某天开着车等红灯时,一个小男孩给他发传单,他始终没有打开车窗,那个小男孩就没走,结果绿灯之后,车流涌动,男孩被撞死,罗麦心里觉得罪过,便到西藏寻求解脱,最后死于西藏的一场雪崩。
故事没问题,只是稍显单薄,这种情况下,至少人物线该丰富一些,然而没有,从头到尾都是韩庚一个人走在路上或者坐在车上,回忆,怀念····
80多分钟就说了这点事,其实观看的人挺无力的。
剪辑有些乱,分辨回忆与现实仅靠罗麦的骨灰盒,而且故事情节间有明显的断层感,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对广电的妥协。
明明是同性题材,内容却全靠猜,全篇人物设定模糊,赵捷有女朋友,罗麦也有前女友,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两人的言行举止也只是像礼貌客气的朋友,完全没有同志之情,或许是碍于打了“LGBT”的旗号,就保留了赵捷去同志酒吧中找罗麦的画面。
是文艺片没错,但太刻意,颇有一股为了文艺而文艺的赶脚。
我所理解的文艺片,是一种缓慢的充沛艺术,不是穿上藏服演一出《珠玛》,呢喃几句仓央嘉措的诗就能够表达出来的。
结尾也太仓促,赵捷去了罗麦普罗旺斯的家中,那个莫名出现的男子,给赵捷讲述着罗麦的过去···
什么鬼?
这种结尾不是意犹未尽,而是莫名其妙,就好像我满心期待看着你开了一瓶红酒,结果只是个空瓶子,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受。
私自猜测,这个男人应该是罗麦的前男友。
不排除未剪辑的影片是部好电影的可能,也理解导演夹缝中求生存的不易,可也真心希望,中国的电影市场早些分级,至少能保证影片的完整度。
私以为,《寻找罗麦》想表达的是生与死,希望与救赎。
可惜了,剥开沉重的壳子,里面空空如也。
堆砌的情绪,终究还是撑不起一个庄重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