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宝马原来也不优秀,这件事让它最终走向优秀

2019-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家有wifi

​女车主一哭,让奔驰名声大“振”,远超宝马之名,从此世人皆知奔驰

随着幕布被拉开,人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奔驰车的质量问题。

很多人都纳闷,为什么这样好的品牌,到了中国竟然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01-

奔驰进入中国,变了!

 

其实,这与中国特色的市场环境是分不开的。

这几年经济不太好,为了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促进商家的发展。政策方面就会放开一些限制,营造“宽进”的大环境。

而这个时候,就往往容易出现“一放就乱”的情况,打擦边球的、浑水摸鱼的,挂羊头卖狗肉的就都出来了。

最大的放松就是来自道德方面的放松,本来德国很严格的制度与工艺,出来的肯定是精品。但由于国人的聪明,会借这个品牌作文章。

于是,就会出现质量上的问题,很显然,如果不着重于质量,而希望通过所谓的“小聪明”来达到赚钱的目的,必然会导致用户出现不满。

当不满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坐在引擎盖”上哭的情况,奔驰的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有人靠卖汽车的品牌,从中得到一些具体的利益,这里面有不少的漏洞,赚钱被某些中国人的小聪明人发挥到了极致。

似乎成了一个死结,如果让客户满意?如何让商家切实提高质量?有人出了广告,进行讽刺,可是管用吗?

-02-

宝马原来是匹烈马

 

既然是依法治国,就要体现出法制的力量来。说一个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充分说明宝马之前也是不优秀的,可是为什么后面比奔驰优秀了呢?

1996年,美国宝马一家4S店因为没有告知新车买主Gore先生,他所购买的新车有一块很小很小的油漆重新喷过,初等法院对宝马北美公司做出了高达40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

宝马公司不服,向美国高等法院提出上诉,理由是“只因一块看不到的油漆瑕疵就被判令赔偿数百万美元不仅是不公正的,而且是违宪的"。

为此,法官援用正当程序条款指出:“惩罚性赔偿的数额应以足以制止被告今后的类似行为再次发生"。

最后的结果是宝马公司为车顶的一块小油漆,付出了200万美元的代价,当时宝马的车价不过才区区两万美元。

这下子,宝马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那个桀骜不驯的劲头,这匹烈马终于被治服了。宝马案判后,形成了极大的震慑。

从此美国没有一家4S店再敢对消费者隐瞒新车和二手车的瑕疵,消费者明明白白买车的知情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只要硬起来,根本不用批评思想教育,只要让违规厂家吐血掏腰包,他们一辈子就能记住。

-03-

依法重罚是正道

 

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像宝马这样的弛名品牌,都喜欢买外国车?是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外国车比国产车质量更好。

就比如说抢日本马桶盖的这个事就充分说明:相对我国而言,外国确实在质量方面是有长处的。

我们之所以在产品质量上不去,有主观原因,更有客观现实的基础。我国是个大国,市场完全不用担心。

但由于我国同样是个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还不是很富裕,这就必然导致在选择产品时,大多数人还是喜欢较为便宜的商品。

为什么现在拼多多,火的一沓糊涂,其实,它击中了人的痛点,迎合了国人的“g”点,也说明了一个现实:大多数人还不是很富裕。

否则,这样的一个平台,怎么可能就这么一下子出来呢?看看京东吧,自称从不卖假货的,可是慢慢地好像也开始“转型”。

货便宜了,质量还能保证吗?难说。

但现在的情况是,货贵了,质量也不能保证。这就有点尴尬了。

比如说那个奔驰车事件。

那么怎么才能让质量得到保证?我感觉应该借鉴一下美国的做法,依法重罚。

靠人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到最后,摁下葫芦起了瓢,类似问题层出不穷。

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只有运用法制的力量,擎出达摩克利斯之剑,才能真正地将假货之源给截断。

某种程度上,法制挺到人情前,真正硬起来,才能起到震慑作用,才能“玉宇澄清万里埃”,否则此事按下去,过不了多久,“妖雾又会接踵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