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汉字的特性
汉字是含有表音倾向的表意类型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对本义的了解。
汉字的构造
六书
六书:秦汉间的学者分析汉语古文字结构的特点而归出来的六种条例。先有汉字,后有六书的造字理论。
《周禮·地官·保氏》:
保氏(官名,掌教育)以六藝教國子(公卿大夫的子弟)。(“六书”为“六艺”之一,此处没有说明“六书”的具体内容。)
《汉书·艺文志》:
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衆注《周礼》,以为六书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爲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清代以后,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只有形声有时也称谐声),次序采用班固的。这样,六书的名称和次序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分类:
- 一、没有表音成分的纯粹表意字:象形、指事、会意。
- 二、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
- 三、转注、假借与汉字的构造无关。
1. 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象形就是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象形字)在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会意和形声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以象形为基础的。象形文字以图画为基础,但图画绝不是文字。上古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象形文字。
2. 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3. 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字,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
4. 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最能產的造字方式)
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形声字是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示形声字的声音。
例如:以贝为意符的形声字:财、货、贿、赂、贪、赏……都和财物有关。
有的形声字有省形 和省声 的情况。
形声字的意符
- 第一,意符是表示形声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的,因此它和假借义没有关系,和引申义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說文:權,黃華木。从木雚聲。一曰反常。
① 反常,权变。《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
② 由权变引申为权诈。《战国策·赵策》: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③ 秤锤。《庄子·胠箧》: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④ 动词,称。《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 第二, 从掌握意符辨认本义来说,我们要注意后起的形声字,后起形声字的所谓"意符",不一定表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
懸,从心縣聲。說文:縣,繫也。臣鉉等曰:此本是縣挂之縣,借爲州縣之縣。今俗加心,别作懸,義無所取。 - 第三,有些意符由于它们所表示的意义范畴关系密切,可以互相通用。
例如彳辵足走《说文》说彳是小步的意思,辵是乍行乍止的意思,所以彳辵足走等意符有时可以相通。
言口欠
意符和部首
意符和部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意符对声符而言,部首对所统属的各个字而言。由于形声字的意符同时又是形体构造上的偏旁,所以原则上意符都可以作为部首,但是部首不一定都是形声字的意符。
5. 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类相受,考老是也。(王力:非造字法,用字法)
6. 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王力:非造字法,用字法)
通过造字法去掌握汉字,可以提纲挈领,以简驭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汉字的起源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它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因生活和交流的需要,在劳动中不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现在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
图画字或“象形字”就是汉字最早的样子。
汉字的形体
从商代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这种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就是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
-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大篆(籀文 ) ,小篆。
-
- 近代文字阶段: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应用在商代后期。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 象形程度较高,字形的方向相当不稳定。
-
金文
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
金文的象形程度依然比较高,但同时也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线条化是指粗笔变细、方形圆形的团块变成变为线条。平直化是指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不相连的线条连成了一笔。 -
大篆
大篆也叫籀(zhou4)文,是西周晚期的文字。上承西周的金文,下启秦代的小篆。 -
小篆
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六国之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
小篆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
隶书
隶书产生于战国时期,西汉时发展成熟,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
隶书把小篆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字形进一步简化,书写变得简便,但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形体扁方而规整,较长的笔画略呈微波起伏之势,向右下的斜笔带有捺(na)脚。
隶变(转折点)- 改曲为直
- 同而不同 火,灯,烈,然,瞭,赤
- 不同而同 黑(火),鱼(魚尾),燕(燕尾)
- 省减局部 尿,尾省毛。
- 以简代繁 飲----饮
- 将错就错 射,左边当为“弓”,错为“身”。
-
草书
草书形成与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
草书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是难以辨认。
怀素《自叙贴》 -
行书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行书逐渐变为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中字体,比草书容易辨认,也容易书写。
王羲之 《兰亭集序》 -
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的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
楷书的“楷”是有规则的意思,它的字形方正严整,有撇、捺和硬勾,波势减少,笔画也趋于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多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