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想法

田馥甄:慢慢过气的女人 很有魅力

2021-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盗耳者

原创:盗耳者

3月30日。

是Hebe田馥甄38岁的生日。

“我从不靠小幸运,我靠的是自己。”

这就是她。

如果在一秒钟让你想到她的一首歌。

很多人会脱口而出《小幸运》。

一曲成名。

对于30多岁的田馥甄而言,一切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但她就这样不着急的人。

待在浮躁的演艺圈,她有些特立独行。

1983年,出生。

17岁,参加《宇宙2000实力美少女选拔》。

一年后,被视为“潜力股”的她,与任家萱、陈嘉桦组成S.H.E。

在这个组合里,田馥甄算不上最夺目的那一个。

直到2010年这个组合走向“单飞不解散”阶段,大家才惊奇地发现:

有一种文艺范叫做田馥甄。

她的慵懒别人学不来。

她的倔强无法复制。

她不炒作博眼球,也不会为了别人的眼光选择逃避。

当年,被各大娱乐媒体狗仔捕风捉影,热讽她与周杰伦助理同性恋爱时,她也仅仅是微笑回应。

就像是童年时代,母亲告诉田馥甄,穿漂亮裙子才会被男孩追求。

她偏不。

她只想要穿宽松而舒适的衣服。

多年后,当她以个人名义发布专辑《To Hebe》时,再次印证了她的心态。

那就是田馥甄。

即便单飞,她也可以很精彩。

拥有独立、自由的灵魂。

让别人的看法见鬼去吧!

她可是人间小清醒。

在一次综艺采访中,主持人问田馥甄,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她毫不犹豫地说:“歌手,然后慢慢过气的歌手。”

过气,你可以理解为以前很红,现在或者过去,会被人遗忘。

回头看看之所以在17岁那年参加选秀节目,对于田馥甄而言,就是单纯地想做一名歌手。

因此,她不在乎别人的期待。

更不会把这种期待凌驾于自己最真实的内心诉求之上。

多年后,看看田馥甄在个人演唱会上的表现,第一感觉,就是飒。

你说不出她有多漂亮,但是就是很漂亮。

正如她自己所说:“与其说自己做过什么让人觉得快乐的事,不如说做什么事能让自己快乐。”

她只想做歌手。

很多粉丝称田馥甄为会爬山的女王。

在她的vlog里,一身登山装,没有半点儿偶像包袱。

学习放慢时间,感受山,感受时间,感受无人知晓的自己。

对于田馥甄而言。

爬山,让她不仅领悟不同的风景。

更能听见自己最真实的声音。

没有被讨厌的勇气,就没有为自己而活的能力。

她不怕过气。

也不怕不红。

之所以,田馥甄的歌声充满磁力,那是她敢于撕下别人对自己的标签。

也许,她永远不可能触及到像S.H.E时代那样的天花板。

那又怎样!

反正她活成了她想要的样子。

还不错。

挺有魅力!

1

你在乎谁的眼光? 


犹太教义有一句名言:“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么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到一个故事。

一个内向娇羞的女子爱慕着一个男子,想跟他表白。

但是她却患有一种奇怪的病。

那就是“脸红症”。

像是过敏一样,两侧脸颊绯红,还起小颗粒。

“我无法跟他表达爱意,因为我有这种奇怪的病!”

女子这样来到医生这里陈述。

医生笑着告诉她,她这个病不需要吃药。

只需要放下自己。

女子不解。

医生说,你的病不在于外因。

只是,女子怕表白后会被拒绝,所以给自己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去逃避。

也就是说,所谓的“脸红症”只是女子的假想敌。

然而,生活中,我们谁不曾得过这样的病?

大一那年,我突发奇想,旱鸭子要学游泳。

我一个一米六几的大个子挤在游泳圈里,躲闪着众人目光。

在同一个池子的十几岁的孩子们早已跟鱼似的,欢腾着。

我呆若木鸡。

四肢僵硬。

生怕淹死。

孩子们叫喊着:“这个大姐姐,那么大了,还在小池子里,套着游泳圈,真可笑。”

多丢人!

结果是,我确实没有摘掉旱鸭子的帽子。

而且,对游泳池有了恐惧心理。

当被人问及会不会游泳时。

我总会很自然地说:“我不喜欢进游泳池!”

事实,也确实如此。

想一想,我们有的时候多么在意被人对于自己的定义。

怕辜负别人的期待。

怕自己美好的形象就此完蛋。

然后把这些所谓别人的“看法”当做理所应当逃避的理由。

见鬼吧。

那是别人的事情,跟你有什么关系?

2

做好自己的课题!


讲个朋友莫非的故事。

她有着十五年的文案写作经验。

十分老道。

行业内算是数一数二。

可是,当初,她却是一个十分不自信的人。

因为她有一个十分讨厌她的上司。

毫无理由的讨厌。

怎么办?

莫非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职场白骨精了。

我说,要么怼!要么滚蛋!

莫非冲我一笑。

她当初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她有一段时间很消极。

上司几乎所有的重要工作都把她刨除在外。

那些日子,她做的最多的就是边角料活。

“就是别人看不上的工作。”说这句话的时候,她风淡云清。

有同事劝告她,想办法讨好自己的上司。

莫非拒绝了。

她当时的想法,就是如果没有这个上司,我可能已经做到行业的天花板了。

幻想的泡泡被现实戳破。

事情就此解决了吗?

没有。

莫非发现,在这场拉锯战里,她成为了别人对自己看法的牺牲品。

你没有办法改变一个现实的世界里,有一个人无条件的讨厌你。

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迎合?

莫非选择了做自己。

真诚地面对自己、正面处理自己的工作。

后来,一改之前消沉,凭借自己的努力,她获得了一次升迁的机会。

如果一味沉溺在“坏上司”的泥沼里,莫非就不会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越是干不好一件事情,越是无限放大了这个“坏上司”的存在。

而那个人对自己带来的伤害性也就越被当做理所应当、合理的存在。

从莫非的身上我得出两个结论:

一是,面对被眼光定义时,要学会“课题分离”。

无论他如何发脾气,如何诋毁、厌恶你,又怎样?

既然愤怒,那就让他自己去愤怒吧。

既然厌恶,那就让他自己去厌恶吧。

那是他的课题。

由他自己去结案陈词去吧!

我只负责我自己的“开题”,完成我自己的人生。

二是,不要主动去迎合。

主动迎合的结果,只有更加委曲求全。

按照他人的意图去生活,似乎很轻松。

“坏上司”总是喜欢听话的孩子。

暂时,你不会迷路。

因为有人会在前面为你铺路。

很平坦。

这点不假。

时间久了,你只是以这个人为中心,在原地画圈。

以此为牢狱。

相比之下,选择自己的路,就要面对“如何生存”的问题。

而价值,让我们有勇气做回自己。


好好修行吧!


对于我们而言。

如果一味钻营“这个人,能带给我什么”,那么就不会想到“我能为这个人带来什么”。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但可以是地球仪上的中心。

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视线,才会越发苛求别人对自己的认可。

这样的人,其实是累而痛苦的。

杨绛曾经说:“我们如此渴望他人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当世界和平大使,成为每个人喜欢的对象。

这有点儿难度。

因为那是老天爷派给狗狗的工作。

别抢活儿。

做回自己,正视自己,是件挺酷的事情。

不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里,更是一种修行。

慢慢成长,慢慢觉醒。

不浮躁,也不喧哗。

没有任何人,可以定义一颗种子被种下后,应该长出红色的花蕾还是黄色的花蕾。

正如余华《在细雨中呼喊》中写道:“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没有太阳又怎样?

心中依然可以温暖滚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