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不要低估三五年的持续成长
有朋友问我,席老师,有个成长训练营,学习21天就能发表文章。能不能参加?有没有这样的可能,绝对有。奇迹都是人创造的。
但,不要迷信。有时候,我们需要高手指点和点拨。也有些能力,不是靠短暂的努力就能奏效的。
01哪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有朋友说,一个月读两本书,读一年,我能否成功?我很无语。只能回答,你要相信坚持的力量,持续阅读一定是有变化。至于你说的成功,看你如何定义。
靠读了三五十本书,靠一两个月的突击努力,就像有大的转变,很难。譬如练字,你每天写20分钟,写了一个月两个月,会发现还是老样子。你坚持写下去,半年后你再回头看,一定是有进步,假如这中间有人给你指导,你的进步会更加明显。
学习就是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看似原地踏步,其实已经在前进了。你看看蜗牛爬行,你就知道了。
02有个长期目标指引
怎样出一本书?首先是你要开始写文章,这样才有可能。你想要学习朗诵,一定是要每天坚持跟着名家视频练习。你要学习写作,一定要每天都坚持动笔去写去练。
作家余华说,写作的秘诀就一个字,写。
不少朋友问我,如何向名师学习?很简单,就是像名师一样成长。名师如何读书,如何磨课,如何写作,我们模仿就是。创新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之上的。
不管你的目标多宏大,从小事开始做起吧。
03模仿别人,更要做好自己
深圳大芬村,有个画油画的赵小勇,20年时间临摹了10万张梵高的画作,被称为“中国梵高”。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赵小勇,全家人都在画梵高的画。和那些天赋异禀且从小学习绘画的人相比,赵小勇的绘画之路开始的更为艰难,他不懂艺术,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但是为了能在这里生存下去,他一遍又一遍的临摹。在最初的学徒期间不出意外的没有接到任何订单,这对于当时的赵小勇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毕竟在陶瓷厂的时候自己还混得不错。
为了尽快摆脱这种尴尬局面,他就在那个狭小、拥挤、昏暗的房间里日复一日的临摹大师的画作。一遍又一遍只为临摹的更为相像,技艺更为成熟。也正是这样的坚持让他渐渐的脱颖而出,慢慢的成为仿制画界的名人,不少外国的商家都会慕名而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9917509/f49b8ad578422b8a.jpeg)
2017年,赵小勇怀着梦想来到了梵高的家乡——阿姆斯特丹,他要看看梵高的真迹,想看看自己和原作之间的差距。在博物馆,他发现了自己临摹梵高的《星空》就挂在墙上。当他告诉梵高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墙上的那副画就是自己画的,自己就是临摹梵高的画的人。"你有什么作品呢?"当面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提出问题的时候,赵小勇愕然,他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同时认清到自己与真正画家的差距。如果只是单纯是模仿,没有自己的代表作那么无论过多少年自己永远都只是"山寨货"。
回到家之后,赵小勇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画。如今,他的画作中已经不见了梵高的影子。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是一样,总会面临各种选择,在平衡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这个问题上,我想赵小勇给我们上了一课,用他的人生来告诉我们立足于现实,去追寻自己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追梦的道路。
04寻找成长的乐趣
有时候我也在想,我成功吗?有一个兴趣爱好——每天写一些文章,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温馨的家。的确不错。可是,有朋友建议,你不能满足啊,你要评正高,某某老师都开始准备了。你什么时候出书呢?送我一本啊。顿时感觉自己没了底气。我有什么作品值得自己骄傲的呢?
如果把目标定位在评了高级职称,成为什么会员,那么你就会发现,你会很累。
任何事情能够长期坚持,一定是你找到了其中的乐趣。把爱好当做工作,你会乐在其中。对于我而言,每天早起写作,就像和朋友聊天,不去取悦谁,不去挖苦谁,只是一种规劝和激励。因为我们持续努力,生活有无限可能。
粥左罗:以天为单位要求自己,以年为单位验收自己。不要高估三五个月的努力,不要低估三五年的持续成长。
每天为自己的成长大厦加一块砖头,日复一日,你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不要期望突飞猛进的成就,那样极有可能是“豆腐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