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必要不批评
虽然说批评使人进步,但批评多了也会让人泄气没了干劲。一个家的家庭氛围也是这样,如果一家子总是相互指责和埋怨,那每一个人都很不高兴,被批评多的总归是最后丧失了意志和干劲,消沉继而懒惰,然后被批评的更多,就继续消沉,不快乐,然后就成了恶性循环。往往这个人是家里的孩子,受到的影响最大,而作为强势方的夫妻两人其实也在相互攻击中受到了影响。
其实也不是说有错不能够去批评,有错需要指出,但是不能全面的否定,全盘的否定,会让被否定的人感觉很糟糕。可能很多人都会想,一家人不用在乎那么多,尤其是父母总会认为孩子懂什么,说起话来就十分的随意,任意发泄自己或是生气或是焦虑的各种情绪,这个时候,事情本身已经不重要了,它已经变成了一方的的发泄、精神暴力和另一方的承受或是反抗,相互的攻击伤害,却没有解决问题的本身。
之前看到一个北大毕业的妈妈,生了老大学习不好,54个孩子排名50以后的名次吧,她说她一开始非常的焦虑,总是跟孩子发脾气,家里一天到晚不能安宁,她和孩子都很痛苦。再后来她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冷静下来,接受了孩子的不擅长,并思考了很多对策,甚至列出了一张单子帮助孩子寻找出路,并且自己也更加努力,为孩子争取到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出路。
我是在打击式教育中长大的,可能年轻的时候精神比较迟钝,并没有发觉自己身上有什么问题,只是觉得自己很懒,总是没有什么目标,什么也不想干,然后又因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到了相应的人生节点,我又不能牢牢的把握机会,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会一错再错。直到最近我发现自己真的很脆弱,受不了哪怕一句批评,会立马应激,反应强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正常,仔细的回想了一下自己的感觉,我发现这个感觉是沮丧,是觉得自己糟糕透了,然后又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就要反抗就要在攻击回去,吵得越凶这种感觉就越强烈。吵完之后就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什么也不想干,只想躺在床上。。。。。。
这几天,通过在简书上写自己的想法,更加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并给自己想了好几个措施,感觉还挺有效果,我之前想着为什么有人要写日记啊,时至今日,我才明白,原来写和记录的作用除了能够通过写的过程做无害的发泄,竟然还能发现和领悟,甚至是能够改进,真的算是意外收获吧。
对了,提醒自己多想想幸运的事情效果真的不错:食堂昨天做了四喜丸子,今天做了口水鸡,都是我最近特别想吃的。哈哈,想想就高兴。
每天做计划,并回顾完成情况:自己的每天的每个阶段都有了实际意义,回顾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而不是之前什么都没有做的失败感。
新的心得:把不好的事情换一个角度想,比如每年下半年都会因工作安排,工作量不够,需要做点别的来顶工作量否则就会扣钱,要是以前我就会特别不高兴,各种抱怨,而现在我就想着其实也就是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那么放松罢了,不在办公室,其实安排一些工作和学习,效率更高。突然就豁然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