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报告

集齐一打资讯类App,召唤一个“豌豆荚一览”

2015-07-21  本文已影响183人  糖西西26

《1P》合集:这是一场任性奔放,粗暴严肃脸,爱说哪说哪的--App大赏。


更新于2015年12月左右

不得不,不得不,再来夸下最新的V1.5,简直是最近App荒的感人大作

-产品整体结构这么清晰!从1.0走来,这速度和节奏感简直了,md这才叫产品狗啊!世界上聪明的人怎么这么多!!!

-社区用户运营把控这么精确,围绕本质需求“资讯”(最重要的就是本质需求对),延伸出各种热门,无聊,最新...情节切入才是将来的主流。

-UI美死,还有感人到哭细节,注意左上角的tag,大赞滑动主体的交互,上滑滑下滑滑左滑滑右滑滑。那些推送逻辑之类的事,我看不见,看不见~~

啊啊啊啊啊,要被你们这些聪明又努力的人逼死了逼死了

最内牛满面的其实是,严肃脸,严肃脸。居然还有人有做好东西的信仰,并且有与之匹配的能力。


豌豆荚一览:“像刷朋友圈一样刷应用”。

版本号:1.0.1/测试机:iPhone6

为它转身/爆灯/和声...为啥咧?

1.懂我/像我

首先,好感度一定来自于契合度。看到待订阅应用列表,滑过4个App就有一个熟悉面孔,心里的OS是:人三宁海,竟然有人像我一样这么有!眼!光!果断抱紧强吻!(手机上大概有300+应用,下载留存的比例大概是20:1,1/1500的知己)。

正效应是:内容硬品质,让老饕同感,带新人装逼。

2.挑食的杂食动物

从资讯类App的几个属性说起:

—体量小:

导致App的下载留存成本和用户实际受益不成正比,基本关注个公众号就能解决。

不谈感情和忠诚度,我们都只是url的搬运工。

-领域细分,风格明确:

MONO很好,但人不会时时刻刻都诗和远方。头条的狗血社会新闻不忍直视,但偶尔也会想看下家长里短。每天要循环刷n个应用n遍,打开,切换,打开,切换…就算我不累,home键表示它很憔悴。

-都是你给的,不是我要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滑动长度”和“实际停留点”的比例研究,垃圾我们吃的已经够多了,求放过我们明亮的大眼睛和谁都不富足的时间。

然,豌豆君的整合,扩展资讯了广度和多样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同时app本身其实是用户自己二次筛选的产物,又进阶了匹配度。

3.习惯是鱼肉意识和身体的最强动力

当有事没事要去刷下朋友圈/微博类的更新已经成为习惯,单是一刷就永远有新内容出现,就有一种神力的抚平人心的效果。

4.颜值。算不上肤白大胸翘臀,但也是清爽舒服的小美人。

集齐一打资讯类App,召唤一个“豌豆荚一览”

假如我是亲生妈咪,我会问自己?

1.路(定位)在何方?显然做一个集合所有App的平台(犹如微信对公众号的期待)是绝对不现实的,那么,未来的内容结构到底该有几类?如果新闻类的果断是大头,那比如折扣类这种到底该不该做?

2.迫不及待要做的:三度,四度的用户喜好记录剖析研究,从而达到资讯个性化分发。人的数据是唯一珍贵的。

吐槽碎碎:

1.最重要的是!还我小红点,给我有几条更新,给我下拉刷新的期待!进去就刷新的我们不约!不约!

2.制定每个 App每次更新的资讯数量的规则。向上滑动三次整屏还是“一席”,你家鱼塘被承包了?

3.右上角操作栏整体:左手短星人,真的是漂!洋!过!海!去按它。但为了瀑布流的舒畅度,为了万恶的颜值,别改...。

4.打开详情页的动效,延迟感严重,让我生理性不爽!

5.喜欢,爱心改成空心行吗?心都填满了,竟然还说我没有爱过  T T 。

6.App名:世界已经如此的艰难,就不能给我们一个“赤裸裸”的App名?

7.图标:嘘,我也想抄...不,借鉴这图标来着。

总结:

不总结了。被自己的浅薄混乱和5毛钱的文字表达能力森森震惊了!嫌弃脸飞白眼。

再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