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佛心境佛理.佛性.众生

七佛

2019-02-20  本文已影响6人  兰陵畫生

“七佛”指释迦牟尼佛及在其以前出现的六位佛陀。即过去庄严劫末的毗婆尸(Vipa^syi)、尸弃(S/ikhi^)、毗舍浮(Vis/vabhu)等三佛,与现在贤劫初的拘留孙(Krakucchanda)、俱那含牟尼(Kanakamuni)、迦叶(Ka^ys/a^pa)、释迦牟尼(S/akyamuni)等四佛。

七佛皆已入灭,故又称过去七佛。

中文名   七佛   外文名  Seven Buddha

含    义  释迦牟尼佛及其以前的六位佛陀

七佛相关

七佛贡茶、七佛山、七佛乡

目录

简介

七佛介绍

▪ 毗婆尸佛

▪ 尸弃佛

▪ 毗舍浮佛

▪ 拘留孙佛

▪ 拘那含牟尼佛

▪ 迦叶佛

▪ 释迦牟尼佛

▪ 七佛记载

七佛因缘

七佛相关

▪ 七佛乡

▪ 七佛山(寺)

▪ 七佛贡茶

简介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三佛,贤劫中四佛。(劫,梵语 kalpa,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贤劫者,谓此劫中,皆为贤人。只是名称而已,不必执著。)又称过去七佛。指释迦佛及其出世前所出现之佛,共有七位。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据景德传灯录卷一载,此过去七佛各举之得法偈,称七佛说偈。小乘经典只说四佛或七,并认为有未来成道的弥勒菩萨,而《增一阿含经》更述及师子、承柔顺、光焰、无垢、宝光等诸佛。释迦牟尼佛之化相,乃比照过去诸佛,而八相成道之始末,也与诸佛类似。如‘诸恶莫作’等偈颂,乃众所周知之七佛通诫偈;依《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以及《四分》、《十诵》、《僧祇》、《五分律》等诸戒本所说,过去诸佛皆说此偈,并以此为略本之别解脱戒经。而‘诸恶莫作’之偈,或以为是迦叶佛所说,或以为是释迦佛所说。 [1]

七佛介绍

毗婆尸佛

毗婆尸佛,巴利语 Vipassi, 梵语 Vipaśyin,汉语音译毗婆尸,意译为观,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佛之首也。

据说其出世时间,距今有九十一劫,(佛教的说法,一劫为13.4亿年)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六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十万,第三次八万。

又见《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称佛名号品第九:...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尸弃佛

巴利语 Sikhī,梵语 Shikhin,汉语音译尸弃,意译为火,又云持髻。谓无分别智最为尊上,处于心顶也。过毗婆尸佛三十劫后,而成正觉。(无分别智者,即根本智,谓为众智之本也。)

过去七佛之第二佛。又作式、式诘、式弃,或式弃那;译作顶髻、持髻、有髻,或火、火首、胜、大及最上。

毗舍浮佛

毗舍浮佛,巴利语 Vessabhū,梵语 Viśvabhū,汉语音译毗舍浮,意译遍一切自在毗舍浮佛

。谓烦恼断尽,于一切处无不自在,而为庄严劫中千佛之最后一佛也。(烦恼者,无明也。)

毗舍浮佛又译作毗湿婆部、毗湿波浮、毗舍婆、毗怒沙符、毗锁婆浮、毗舍罗婆、鞞恕婆附、毗摄浮、毗摄罗、毗舍符、毗舍毗、毗舍婆、必沙部、毗叶罗、毗叶婆、比叶婆、毗锁浮、随叶、鞞舍、毗舍等,意译为遍一切自在、一切胜、一切生、能变现、遍现、广生、胜尊。依据巴利文《大史》所记载,毗舍浮佛是以燃灯佛为首的二十四佛中的第二十一佛。

拘留孙佛

拘留孙佛,巴利语 Kakusandho,梵语 Krakucchanda,汉语音译拘留孙,意拘留孙佛译所应断。谓断一切烦恼,永尽无余。于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减至六万岁时,出世成佛,为千佛首。

据《长阿含经》卷一记载,在贤劫中人寿四万岁时,拘留孙佛出现于世,为婆罗门种姓,姓为迦叶。父名为记得,母名为善枝,子名为上胜。时国王名为安和,王城名为安生城。

他在尸利沙树下成道,曾有一会说法,度化弟子四万。上首弟子有萨尼、毗楼等,执事弟子名为善觉。

在《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中说:“拘留孙佛亦放光明住行者前,其佛身长二十五由旬,圆光三十二旬,通身光五十旬,相好具足如紫金山。见此佛者,常生净国,不处胞胎,临命终时,诸佛世尊必来迎接。”

拘那含牟尼佛

巴利语 Konāgamano,梵语 Kanakamuni,汉语音译俱那含牟尼,意译金色仙、金儒、金寂,谓金则明现,寂则无碍也。《大智度论》云,又名迦那迦牟尼,华言金仙人。谓身金色故也。人寿减至四万岁时,于阎浮提出世成佛。(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据《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记载,拘那含牟尼佛于人寿三万岁时出生于清净城,为婆罗门种姓,姓为迦叶,其父名为大德,母为善胜,佛陀于乌暂婆罗树下成道,曾有一会的说法,度化弟子三万人。上首弟子有舒般那多、郁多罗等。其执事弟子名为安和。《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中说:“拘那含牟尼佛放大光明住行者前,其佛身长二十由旬,圆光三十由旬,奉身光长四十由旬,光相具足。见此佛者,即得百亿诸三昧门无数陀罗尼。”

因为拘那含佛、拘留孙佛、迦叶佛等,都是于现在劫出世,所以印度有诸佛遗迹的佛说。据《高僧法显传》记载,舍卫城东南十二由旬的那毗伽邑,为拘留孙佛的出生处,由此向北减一由旬,即拘那含佛的出生处。

迦叶佛

迦叶佛,巴利语 Kassapo,梵语 Kāśyapa,汉语音译迦叶波,简称迦叶,意译饮光。谓身光显赫,能饮蔽一切光明故也。人寿减至二万岁时,出世成佛。

迦叶佛名于现世界人寿,二万随行时,出世而成正觉,释迦佛以前之佛也。过去七佛之一。见法苑珠林八,佛祖统纪三十。【又】菩萨名。涅槃经三曰:“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本是多罗聚落人也,姓大迦叶,婆罗门种。年在幼稚,以佛神力,即从座起。偏袒右肩,绕百千匝,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欲少咨问。”

释迦牟尼佛

巴利语 Sakyamuni,梵语 Shākyamuni,汉语音译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以寂默故,不住生死。以能仁故,不住涅盘。悲智双运,利物无穷,故立此号也。人寿减至一百岁时,出世,为贤劫中第四佛。

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巴利文:Gotama Siddhattha;梵文: (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佛教创始人。成佛后的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我佛如来。在佛教中记载着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佛教鼻祖释迦牟尼佛诞辰日。(汉语读音释迦牟尼shì jiā móu ní,牟为多音字,在这里读móu。)

七佛记载

过去之七佛也。其七佛出世教化之相,出于《长阿含》之大本经及《增一阿含》四十四之十不善品。其他有《七佛父母姓字经》,《七佛经》之别译,七佛名号少异,同一梵语之转讹也。

《长阿含·大本经》曰:“过去九十一劫时,时世有佛名毗婆尸如来。复次,过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复次,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毗舍婆如来。复次,此贤劫中有佛名拘楼孙,又名拘那含,又名迦叶,我亦今于贤劫中成最正觉。”

《增一阿含》十不善品曰:‘毗婆尸如来、式诘如来、毗舍罗婆如来、拘那含牟尼如来、迦叶如来。及我也。’

《药王经》曰:‘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七佛八菩萨神咒经》一曰:‘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大悲经》三曰:‘阿难!我灭度后此贤劫中当有九百九十六佛出兴于世,拘留孙如来为首,我为第四,次后弥勒当补我处,乃至最后卢遮如来,如是次第汝应当知。’

《四分律比丘戒本》曰:‘毗婆尸如来,尸弃如来,毗叶罗如来,拘楼孙如来,拘那含牟尼如来,迦叶如来,释迦牟尼如来。’

《智度论》九曰:‘贤劫之前九十一劫,初有佛名鞞婆尸(秦言种种见)。第三十一劫,中有二佛,一名尸弃(秦言火),二名鞞恕婆附(秦言一切胜)。是贤劫中有四佛,一名迦罗鸠飧陀,二名迦那伽牟尼(秦言金仙人也),三名迦叶,四名释迦牟尼。’此中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之最后三佛,次四佛为贤劫之出世者。

《增一阿含·四十二》云“阿难白佛:‘言如来亦说过去恒沙诸佛取灭度者,如来亦知当来恒沙诸佛方便来者,如来何故不记尔许佛所造,今但说七佛本末?’佛告阿难:‘皆有因缘本末,故如来说七佛之本末,过去恒沙诸佛亦说七佛本末。将来弥勒之徒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师子膺如来出世时,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柔顺佛出世时,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光焰佛出现世时,亦当记七佛之名号。若无垢佛出现世时,亦当记迦叶之本末。若宝光佛出世时,亦当记释迦文之本末。由此因缘故,如来记七佛名号尔。’”

七佛因缘

依据佛经所载三劫之中,皆有千佛出现。其中,以上列七佛与此间因缘较深,故诸经常有所论。如《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述及过去七佛出现的因缘,并列举与七佛有关的劫名、种姓、菩提树等,大略如下︰

┌───┬───┬──┬────┬───┬──┬───┐

│七 佛 │种 族 │俗姓│王 城 │菩提树│侍者│筹 量 │

├───┼───┼──┼────┼───┼──┼───┤

│毗婆尸│刹帝利│拘邻│盘头波提│波罗利│无忧│八万岁│

├───┼───┼──┼────┼───┼──┼───┤

│尸弃 │刹帝利│拘邻│光相 │分陀利│忍行│七万岁│

├───┼───┼──┼────┼───┼──┼───┤

│毗舍浮│刹帝利│拘邻│无喻 │娑罗 │寂灭│六万岁 │

├───┼───┼──┼────┼───┼──┼───┤

│拘留孙│婆罗门│迦叶│安和 │尸利沙│善觉│四万岁│

├───┼───┼──┼────┼───┼──┼───┤

│拘那含│婆罗门│迦叶│清净 │优昙跋│安和│三万岁│

├───┼───┼──┼────┼───┼──┼───┤

│迦叶 │婆罗门│迦叶 │波罗奈 │尼拘律│善友│二万岁│

├───┼───┼──┼────┼───┼──┼───┤

│释迦文│刹帝利│瞿昙│迦毗罗卫│毕钵罗│阿难│百岁 │

└───┴───┴──┴────┴───┴──┴───┘

其中,毗婆尸佛出现于过去九十一劫中,其次二佛出现于过去三十一劫中,后四佛则出现于贤劫中。

接着说毗婆尸佛三会说法,初会弟子十六万八千人,二会弟子十万人,三会弟子八万人;释迦牟尼一会说法,得弟子一二五○人。并列举诸佛上座二弟子名,毗婆尸佛为鶱荼、提舍,释迦牟尼佛为舍利弗、目犍连。而一如释迦牟尼有子罗侯罗,经中也提到其他六佛的佛子名,及诸佛父母名,以及拘留孙等婆罗门姓三佛,当时之王名。

又,《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七佛经》、《七佛父母姓字经》等所叙,与上述略有差异。其中,《七佛经》所载较为详细,认为贤劫四佛依次出现于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劫中,并描述毗婆尸佛自兜率降生时之瑞相。

《增一阿含经》所载七偈如下︰

(1)忍辱为第一,佛说无为最,不以剃须发,害他为沙门。

(2)若眼见非邪,慧者护不着,弃捐于众恶,在世为黠慧。

(3)不害亦不非,奉行于大戒,于食知止足,床座亦复然,执志为专一,是则诸佛教。

(4)譬如蜂采华,其色甚香洁,以味惠施他,道士游聚落,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

(5)执志莫轻戏,当学尊寂道,贤者无愁忧,常灭志所念。

(6)一切恶莫作,当奉行其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

(7)护口意清净,自行亦清净,净此三行迹,修行仙人道。

《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说当观过去七佛像,云(大正15·693a)︰

‘观七佛者当勤精进,昼夜六时勤行六法,端坐正受,当乐少语,除读诵经广演法教,终不宣说无义之语。常念诸佛,心心相续,乃至无有一念之间不见佛时,心专精故不离佛日。过去久远有佛世尊名毗婆尸佛,身高显长六十由旬,其佛圆光百二十由旬,身紫金色八万四千相。(中略)如是诸佛各入普现色身三昧,现其人前令其行者心得欢喜,以欢喜故,是诸化佛各申右手摩行者顶,见七佛已见于弥勒。’

又依《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所载,若欲除灭四重禁、五逆、十恶、谤法等诸罪,当诵药王、药上二菩萨咒,同时敬礼十方佛、过去七佛及五十三佛。

此外,《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一则叙述过去七佛所说陀罗尼,及其除灾之效验显著。《佛名经》卷八、《大吉义神咒经》、《大智度论》卷九、《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法苑珠林》卷八等,也都有提到七佛之事。北宋·法天也译有《七佛梵赞》(《七佛赞呗伽陀》)一篇。而《法显传》、《西域记》等,关于四佛经行遗迹之记载颇多,但未见七佛之事迹。

禅宗以七佛、二十八佛为教祖,《景德传灯录》等祖录,即先举出七佛之事缘,然后各以七言四句之偈颂叙述。而文殊菩萨也为七佛之祖师。又善慧大士登松山顶行道时,曾感七佛在前引导。到后代,禅宗在每天早晨礼佛时,也有持诵七佛名号的习惯。

七佛相关

七佛乡

七佛乡位于青川县东南部,东邻建峰乡,南界马鹿乡,北接凉水镇、楼子乡,西连江油市雁门镇,幅员面积50.6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964亩,其中田605亩,乔竹公路穿越全境,交通便利,全乡辖6个村,31个社,816户,总人口3162人,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39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450吨,人均占有粮食459公斤,人均纯收入1249元。

七佛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高度适中,青竹江纵贯全境,很适合茶叶生产,七佛茶在唐代被列为贡品,故有“武皇平生饮最爱、唯有七佛贡茶来”的美誉,“七佛秀芽”1990年获四川省首届“甘露杯”金奖,“七佛贡茶”1997年获广元市“广茗杯”第一名,1999年6月七佛贡茶又获中国第三届名茶评比“中茶杯”一等大奖。

七佛山(寺)

高平七佛山位于高平东山的七佛山生态森林公园,占地面积两万亩,是高平市确立的“身边增绿”重点工程之一。自2002年以来,高平市先后投资一亿元,完成荒山造林一万亩,退耕还林两千亩,新栽各种树木多万株。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市区到山顶的道路工程和道路两侧高标准绿化。七佛山生态公园已经初步形成针阔混交、乔灌结合、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景观。

七佛寺

七佛寺的由来传说一唐代僧人登七佛山游览,被山景迷倒,便在山下竖起七尊大佛。当天夜间,突然有五道金光凌空现世,天地如昼,七彩缤纷,祥光满山。次日凌晨,只见山脚下出现了五个仙洞,洞中有五条金龙卧息。山顶现出一寺,七尊佛像端坐其内。原来夜间五龙并力,抬佛峰顶。从此在主峰顶就有了七佛寺。七佛山也因此得名。

七佛寺历经千年沧桑之变,几经摧残修复。上世纪三十年代毁于战火。2002年复扩重建七佛寺,历时五载,积新七而落成。即:七佛街、七佛路、七佛山、七佛门、七佛塔、七佛殿、七尊大佛,占尽人间形胜风光。

七佛寺共有七道门。从眼前出现的汉白玉牌坊是七佛山主峰上的七佛寺的第一道门,上刻有少林寺法师题写的“清净”二字。前五道门相距约百米,第二、三、四、五道门分别题刻着“吉祥”、“平安”、“益寿”、“成就”。第六道门即正山门匾额“七佛寺”三字由当代书法大家启功题写,著名作家金庸先生题写了“七佛胜境”匾额。寺门对联云:

九品莲台十万户红尘佛光普照 七佛宝顶八百里太行飞龙来脉

进山门是“洗心池”,右侧有供奉太虚大师真身舍利的舍利塔,为镇寺之宝。迎面登上186梯阶为第七门——仪门,寺内依次为天王殿、正佛院,皆飞檐斗栱、挑角凌空、青砖绿瓦、紫墙金地、大理石梯阶,诸佛像皆金碧辉煌,庄重慈祥。佛院内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题撰的“重建七佛寺碑”。后塔院白玉佛塔高耸云天,为汉白玉大理石砌成,塔高25米,由世界名僧净空大师、惟贤法师题写塔名。登上绝顶处的飞云、揽月二楼阁,只觉人在云间,寺在青天,紫气东来,瑞满城阙。一字七道门,高低错落有致。日暮时七道门灯火辉煌,远看似凌空飞船,桅杆飞帆,慈航普渡,佛光灿烂。夜间从高平城中仰看峰顶,遥见从寺院直到七道门的千米灯火恰如一条金龙俯卧七佛山顶,佑护着全城百姓,给高平人民带来吉祥与和谐。

七佛贡茶

我们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几千年历史中,有过很多专供皇帝享受的、由各级政府奉供的物品,那就是贡品。茶叶就是其中之一。

茶叶作为贡品的历史很早,有书面文字记载的就可追溯到周武王伐纣时代。《华阳国志.巴志》载:公元前1066年,“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苴国),置葭萌郡,爵之以子(苴国侯)......丹、漆、荼(茶)、蜜......皆纳贡之。”这是关于“贡茶”的最早记载。至秦得巴蜀后,饮茶之风在全国迅速传播,贡茶的记载就很多了,历代贡茶的名目之繁多、采制之考究、历史之绵长(至清王朝垮台)、时令之严格,都可称最!贡茶制度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历代皇帝对贡茶品质的苛求和求新的欲望也为中国名茶的生产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于上面的记载,又见《郡国外夷考》中所提:“《汉志》葭萌,蜀郡名(郡址在今天的四川广元昭化古城)。萌音芒,方言,蜀人为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巴蜀志》、《昭化县志》、《广元县志》都有凉葛乡大佛滩(今七佛乡)有野生茶、味上佳的记载。又见《广元县志》民国时四川省邓锡侯主席令:“今考,昭化凉葛乡大佛滩有野生茶树13000余株,品质上佳,为出口物品,如困,应急与救助...”等等。又经考证,在古时葭萌郡辖地内,只有今七佛乡有野生茶树,千年以上古茶树和野生岩茶至今尤存。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年葭萌郡王上贡周武王的“荼”就是今天的“七佛贡茶”,开了贡茶之先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