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book产品大学

KKtalk:原生、免费和必然

2015-12-21  本文已影响198人  truelie

↺原生

为什么要对能够免费得到的东西付费?买到的到底是什么?

购买本就免费的产品,主要基于八种具有无法复制价值的无形特性,可称其为“原生性”。原生价值是事物必然生成、发展和成形的特征,无法复制、克隆、再造,也无法进行仿制和伪造,它的形成伴随时间的发展,具有独特性。

及时性 Immediacy

人们总会找到自己想要的免费东西,如果是生产出来第一时间得到的,这就是一种原生性资产。及时性是一种相对概念,必须同产品和受众契合。

个性化 Personalization

个性化所要求的是创造者与消费者、艺术家与粉丝、生产者与用户之间的不断对话,这是一种典型的原生性,可以迭代延续,是一种对时间的消费。

解释性 Interpretation

可靠性 Authenticity

易用性 Accessibility

你可以花钱,购买你所需要的、别人已经整理好的东西,或者花钱让别人来管理你所拥有的。

实体化 Embodiment

可赞助 Patronage

只要方式简单、价钱合理、花钱能够让创作者直接受益,粉丝愿意为创作者埋单,这是粉丝与创作者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

可寻性 Findability

在所有原生性中,可寻性具有最高地位,是一种资产。

使用胜过拥有,使用比拥有更好,这是一种明晰的趋势。

↺技术想要免费

对于商品的定义,部分基于它和别的商品共有的基本属性,部分基于其使用价值。简单和复杂不是定义商品的必要条件,如果它的效用函数只由使用价值来决定,它的价格将会是零。

几乎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可以拆分为各种功能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中,一部分免费,另一部分高价。消费者可以在哪些特性需要花钱、哪些必须免费之间作出平衡。

完善的市场竞争、价格的透明程度、创新的共享机制、协同创作体系和迅速扩张的市场正是推动技术不断向免费前进的五个因素。

技术元素合力引导产品走向免费,以发挥它们的最大优势,技术的归宿是免费。

↻必然

科技是人类的催化剂。因为科技,我们制造的所有东西都处在“形成”的过程中。每样东西都在成为别的东西,从“可能”中催生出“当前”。万物不息,万物不止,万物未竟。这场永无止境的变迁是现代社会的枢轴。

科技有偏好?作为创造者,我们是服从还是控制?

特定的技术流程会倾向于特定的产出。比如说工业流程(蒸汽机、化工厂、水坝)会倾向于人体所不适应的高温和高压;而数字科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应用)则倾向于大规模廉价复制。工业流程对高温/高压的偏好促使制造的场所离人们越来越远,并向大规模、中心化的工厂演变,这种演变与人类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政治因素无关。而数字科技对大规模廉价复制的偏好也同样独立于国家、经济和人类意愿,并使科技转向了大规模社交;这种偏好的背后是数字比特的内在特性。

形成

知化

知化的护理——遍布病人全身的传感器从早到晚地工作,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每天做出调整和细化。

流动

屏读

屏读首先会改变书籍,然后会改变图书馆;之后,它会给电影和视频动手术;再之后,它会瓦解掉游戏和教育;而最终,屏读将会改变每件事。

只有一个字的屏幕,阅读速度是快了还是慢了?想象有一本电纸书拿在手里的感觉,电纸书里的内容是可以按照自己需要变成无穷的内容,未来会出现这种永不磨损的材质么?试想一下,你身边的任何一个平面或曲面都可以是你阅读的屏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使用

减物质化、按需使用的即时性、去中心化、平台协同、云端。

数字科技通过加速产品向服务的转变来促进减物质化趋势。服务的液态本质使得它们无需与物品绑定,但减物质化并非仅与数字产品有关。

在嵌入更少的材料时也能产生更多的效益,这是因为它们沉重的原子被没有任何重量的比特替换了。有形的材料被无形的所替代——无形的材料包括更好的设计、创新的过程、智能芯片,以及不可或缺的网络连接——这些无形的材料在承担着曾经需要大量铝原子来做的工作。像这样把类似人工智能的软材料嵌入到类似铝原子的硬材料里,就使得硬材料在运作时变得更像软件了。实物商品在嵌入越来越多的比特后,运作起来就好像是没有形态的服务。名词变成了动词,硬件运作起来就像软件在硅谷,人们将这一现象描述为:“软件吃掉一切东西。”

产品会鼓励所有权,但服务并不主张所有权,因为伴随所有权的排他性、控制性和责任类特权在服务时是没有的。

“拥有你所购买的”到“使用你所订阅的”的转变推翻了一些传统。所有权是随意的、不稳定的。如果有更好的东西出现,那就抓住新的丢掉旧的。而另一方面,订阅则提供了一个有关更新、发布和版本的永不停歇的服务流程,促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保持永久的联系。服务并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一种不间断的关系。当一个消费者选择使用服务而非购买一个产品时,他或她会对其有更为强烈的认同。你经常会被困在一个订阅服务里而难以跳出来。你使用一个服务的时间越长,他们对你就越了解;而他们对你越了解,想要离开他们并重新选择服务商就越困难。

使用模式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距离拉得更近。 使用模式令我们与服务的各个环节的沟通加强了。

产销者: “X领域的优步”的核心业务是将分散在各处的工作需求和人员进行协调匹配,并使其即时开展。

短期使用将成为常态。很多情况下,使用比拥有是更好的选择。

从中心化的组织向更为扁平化的互联网世界转变的后果是,每一个事物——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必须更快地流动起来,以保证整体在一起移动。流动是难以拥有的,所有权似乎正从你指缝间流失。液态联系掌管着去中心化组织,对于它们来讲,“使用”则是更加合适的应对方式。

每一个有影响力的自下而上的组织得以存在超过数年的原因正在于它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自下而上和一定程度自上而下结合的混合体。

共享

重混:对已有事物的重新排列和再利用;可回放性,可检索性;

互动:技术成为我们的第二层皮肤。虚拟现实,增强现实;Brain-Machine

追踪:量化自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