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慧园书屋(收༵录༵原༵创༵)《简书诗词大全》

【九洲芳文】潇湘斑竹窥诗豪

2020-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勇夫归愚

唐诗宋词名家是骡子是马,随便拉一位出来,文便盖压群芳,都难以企及、难以超越。

中唐号称诗豪的刘禹锡不仅诗写得盖世无双,词也写得出类拔萃。其中,两首潇湘神可谓唐词中的精品。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其一: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其二: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许多人不知,盛唐也有词,也有精品,而且是宋词的先驱,只不过词的发展,集大成及辉煌成就不如宋;宋诗也蔚为大观,不乏名篇佳作,但唐诗已达登峰造极,再绚丽也超越不过唐;故有唐诗宋词分雄,并列天下文坛。

刘禹锡当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加韦应物合称“三杰”。刘禹锡所著的《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名扬至今。《天论》等哲理著作与《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影响也广为。

其《潇湘神》,一名《潇湘曲》,是他贬官落难朗州(今潮南常德)后,选当地民间迎神曲制词之作。此时,词这一文体尚属星星之火,初入文坛。刘禹锡与同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等开始吃螃蟹,开辟了唐词先河,为此文体延至宋词鼎盛发展铺垫了一定基础,可以说作出早期准备。

故后人着墨“潇湘神”无不提及诗豪刘禹锡。

图片来自网络

潇湘,潇水与湘水合流简称也。潇湘神,即湘妃,喻指舜帝娥皇、女英两妃子。《博物志》记载,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其爱妃娥皇、女英闻讯赶至湘水岸边哭君,泪洒湘竹留下斑斑泪痕,遂成斑竹,二女随后双双自投湘水,成为女神,亦称“湘灵”。

刘禹锡“潇湘神”二词便是题咏湘妃故事,舒发内心情感的词作。两首诗虽源同一题,我个人以为第二首“斑竹枝”比第一首“湘水流”更生动、细腻、感人。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开头叠句音调相同,直切斑竹枝这一具体事物,表达自己咏叹并唤起人们对有关故事传说的情感味觉。重叠深沉,融进并开门见山表达自己被贬谪压抑经年的怨愤痛心且不甘之情。

竹上斑点泪痕,无缝衔接至人的洗泪相思。斑竹拟人,再不是寻常自然之物,而是隽永幽雅的意象,活脱近在的远古。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楚客本指屈原。刘禹锡当时正贬官在朗州,与屈原流放湘西何尝不异曲同工。以屈原自喻,同为天涯沦落人,湘灵鼓瑟同哀天,将湘妃、屈原当年的哀怨与自己此时的处境、心情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夜深人静、明月高照,即使楚客徘徊于潇湘之滨,悲戚绞痛令悠悠琴韵也充满凄戚。空漾的境界,借楚客之影,传达词人自身愤懑心情堪比当年大悲的湘灵。但是,仍乐观地抱有月明之时。

可以说这首词把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艺术而巧妙地揉融一起,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的交汇贯通,情致绵绵不尽,辞意攸攸无穷。

这种比兴的艺术手法,深邃而又艺术地把真实与虚幻、远古的传说与时代逐臣的哀怨,及自己被贬湘地的愤慨无奈,希望之心尚存,交织融为一体,呈给时空,呈献词中。

这首小词,仅仅二十七字,立体丰满生动地凸现了刘禹锡自己的政治倾向与艺术造诣。真与幻,哀与怨,屈从而不屈服发自内心,品之即出。用词简洁精准,意境幽远,语言流丽,留给读者无穷回味和遐想的余地。

唐诗宋词是我国诗词艺术殿堂的双绝、巅峰,蕴涵的深沉思想、魂魄风骨、风格流派、文字精练、词韵和谐等等,渊源流长,散发着无穷无尽的魅力。

且莫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王勃、白居易、李商隐……词魁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留下有案可查的唐宋近5万首诗、2万多首词,特别是精选出的那数百上千首精华,随便拿出一首都惊艳绝伦、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品读刘禹锡这两首《潇湘神》也令我心醉,为唐宋诗词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反复品之。情不自禁飞笔抒感,仿“斑竹枝”填一拙作: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潇湘神•唐宋文

唐宋文,唐宋文,律诗词韵展乾坤。婉约圣仙豪放墨,辉阳晶月总留春。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其实,刘禹锡是一位非常豪迈乐观豁达的诗人,当他被贬谪二十三年之久的时候,仍吟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旷世绝句。

确实,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坚毅满怀希冀总会好起来的。时过三迁,好日子终于来矣,至少今比昔好,一往无前。

九洲芳文投稿二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