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淞站桩笔记
关于时间的游戏规则
①众有周知,关注当下,重过程不重结果,取中等说法,是养生、修道、养性的关键,说到底就是把注意力与现在连接。
②陷入回忆与悔恨、伤感,没完没了地想已经过去的事,说到底是把生命能量,气血与过去时空的东西连接。
③害怕、欲望、着急、计划、纠结、反复思考方法等等,是把腰子里的能量与未来时空的东西连接。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处在②③的状态,很少在①。
![](https://img.haomeiwen.com/i3990504/716ce59e05c3f56c.jpg)
根据密宗理论,左脉掌管过去,右脉掌管未来,中脉掌管现在,把我们腰子里的能量引导入②③里都是跨越时空的,流进虚幻空间里去了,只在中间的①取中才是养、才是道,偏一点都是耗,是走偏,②③是漏油管道,①却连接着智慧与梵。
所以,很多先师给出方法,比如数息法,观自己的感觉、情绪、思想,听流水声等声音,觉知自己又在回忆或纠结的觉知,勿忘勿助原则等等,都是把注意力与当下、与现在连接的操作方法,因为呼吸、感觉、外界声音都是动态的现在事物,动的东西容易被我们注意,实际过程是把能量从②③里往①里面拉,拉回来,拉到现实中,逃脱虚幻的消耗沉迷。
当然能量特别爱进入②③,关键是觉知力,它能让我们知道我又在②③了,于是采取上面的方法拉进①,这个觉知力就是南师讲的净土,绝对的当下,绝对的不着相,站桩是训练觉知力的好方法,觉知力是把慧剑,可以斩断与②③连接的通道(这些通道会无限地再生,我们只能一次次用剑切断)
追着问马老收功的细节? 马老答:双手向上时,脊柱要慢慢往上拉长到不能再长,→吸。双手向下时,重心往后靠,放阳面上。→呼
练功时腰带怎么系? 马老答:不系,为了把气沉下去。
马老:现在暑天,站桩前喝些水以备出汗。
老师教导
提胸下腰会造成两个好处,一是身体自动往后放而不伸颈;二是腰往下走,有助于抱臀松腰动作的完成。
为什么有时感觉憋气,下不来气?因为中焦不通,气在打通过程中。
鼓励各地有条件的桩友们一起集体站桩,因为都有相信站桩的信念,本来就是正念,会形成一个正能量场,使每个人获得更高的能量。
动功也和站桩一样,要松腰抱臀,在做动功时要静、慢。
精神内守,就不易受外界干扰。
推手耗气,大家自己根据个人情况拿捏时间。
靠门站时,惹感觉自己的腰可以贴门了,就减小脚跟与门的距离,这样可以收颌更容易更到位。
收颌正顶是十分有威力的,不靠门时,腰弯不可能一点弯都没有,自己感觉松了就好。
掖跨会倒导上身微前倾,就倾一点点,非常小,可照镜子看看。
抱臀松腰,掖跨等所有要领,都是为了找到身体的中线,将身体匀称分布在中线两侧,有些时候调不成,就要靠松了,这是长期的工程。一旦找到中线,那站着非常省力,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很容易,没什么区别。
当他身体松不到位时,给他讲深层次的东西,他是没有体悟的,也听不懂,这时讲反而引起他的误解与纠结,故不要讲,所以说,先老实靠门站,功夫够了,好多地方松开了,那各个要领再讲,就能听懂。
肩膀至脖子这一条肩部,要放松向两侧舒展,如下图中阴影部分,连同中府云门处一并打开。
![](https://img.haomeiwen.com/i3990504/d37ee7a771c6275b.png)
马老的桩就腰跨前卷这一个难点(配合裆深而藏),腰硬的人你再给他调形他也做不到,唯一的办法是靠门站。
轻吸缓呼是必须的,如果呼吸过重,说明身体还有问题,哪里剧烈,哪里有病灶。如果站对了,自己应该知道,能感觉中正舒展轻松自然,若站得累、僵,感觉会很不舒服,那就错了。
马老的桩,好多力都是成对出现的,体现取中原则,比如膝曲而伸,曲是折,伸是直,相反,却取中。又比如抱臀与掖跨,提胸下腰与上提玉楼。
![](https://img.haomeiwen.com/i3990504/103cbd34855bb45d.png)
站对后,重心是往后够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3990504/eb0fc1e609716bc6.png)
身形对了,脊柱直了,气才能走通走对。很多人练功的瓶颈,在于自身某处关节的错位与外伤,气在此处总过不去,那就永远上不了台阶,所以,一是要长期放松,二是平时走、坐、卧姿,要中正松开,这本身就是矫正,才利于气的运行。
开肋前动功用跨带,开肋后动功用中丹田+跨带。
很多人完成转跨的动作是以牺牲脖子,头前倾来实现的,那还是没松到位的表现,头顶不起来,转跨即使实现了,也没有对拉的效果,腰还是没松。解决办法:老实靠门。
只有站,时间够了才是真理,要么即使什么都懂,也只能是个喷子,嘴把式。
马老已经走出了一条正确的路,供大家前行,不走偏路地到达顶峰,其它路也有,或许是捷径,但我们自己不要去探险。
题外话:马老和一个深圳为学站桩辞去工作来北京找工作的人聊天,我听到的。大概意思是说,中丹田不通的人不要艾炙,因为会往上焦走,下不去,大家参考,自己鉴别。
个人对抱臀的理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3990504/3667bc834935deb1.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3990504/fdeff7eb085150b3.png)
1、图中手是抱一个球,把双手当两个屁股蛋,往中间“抱”这个动作。
2、抱臀就能松腰。
3、侧视图大家都看过那个动态图。
4、是用意不用力,用力指用两个屁股肌肉使劲夹,用意指想象两个屁股往中间夹的画面或感觉,想象之后肌肉会自己实现你的想象画面。
个人对“头正而起”的理解
马老书中第一条要领就是“头正而起”,老师也多次强调其重要性,“光头顶起来的威力,别人就推不倒你”“头顶不起来,威力减少一半”,我个人体会,头正而起也是一个阶段一层理解,一层体悟。书上说,不能前倾不能后仰,两耳对肩,近日我有点感觉,感觉颈椎变竖直,即上下椎管相对,就是头正的感觉,见图①,是收颌拔萝卜实现的,拔是先往上拔,再往后放下两个动作实现的。
然后还有“起”,对正了,宝塔的距离层间距要变大,头好像上边有根绳子给提起来,上升了一个距离,见图②。实现方法是松开如图③处的肌肉,阴影部分肌肉一松,肩就下去了,头就会自动上升一个距离,达到椎管对齐,呼吸更通畅的体感,原来各节颈椎是如台阶一样,之后如宝塔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3990504/4bfa4f0aa975f8bf.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3990504/6f71d1eb7db94c2a.png)
再说松腰与卷尾椎
老师:记住,跨轴一定要转,向前转+向上转,这是最重要的,必须强调,转完后腰也拉平了,心窝也虚了。
甲点就是心窝后方的一节胸椎,它必须退后。乙点是跨轴,它必须转,乙一转甲就自动退后,决不是靠腹部用力收。
条件好的人一下就做到,条件不好的人只能靠门+动功,慢慢松开,如果图快,想前卷用力,会造成拉伤,只能靠门!!慢慢实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3990504/3eadb3f128af51f6.png)
说“度”
老师:肌肉有伤,去按摩多了耗气,一定要适度,否则就是耗内元气补外伤,得不偿失。
马老:盘腿打坐,腿上三阳三阴经络都闭死了,没一定的功夫不可为,瑜伽,古印度瑜伽不拉筋拉肉,拉筋耗气,切记。干啥事讲究安全。
本文来源于张淞笔记,没有审核,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