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悲剧

2019-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渡云

——读《窦娥冤》后对悲剧的思考

谈及《窦娥冤》,总脱离不了“悲剧”二字?谈及悲剧,我总纠结于同一个问题:什么是悲剧?

是生离,死别?是爱而不得,求而不获?是浪子回头佳人不在,游子终归双亲不待?是上一秒擦肩下一秒错过,上一秒牵手下一秒别离?是明明很相爱最后却放手,是明明拼尽全力最后却无法改变,是人喜怒哀惧的千变万化,酸甜苦辣的交织杂糅……

如此种种,无法言说之物,以悲剧一言而概之。我一直在找,找一个真正的悲剧。

鲁迅先生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谈到:“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说:“明以后,传奇无非是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而言,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离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刮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样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古往今来,悲剧有很多,《梧桐雨》的阴阳爱恨,《汉宫秋》的悲壮赴宴,《赵氏孤儿》的大仇得报,《窦娥冤》的沉冤昭雪……

知乎上一直有一个问题——怎样写出一篇成功的悲剧?几年间这个问题帖浮浮沉沉,有数以万计的人给出了他们心中真正悲剧的要素,有人说是只差一点的永远错过,有人说是自始至终无人知晓的自我牺牲,有人说是转瞬即逝的人生巅峰,有人说是身处热闹的极端孤独……兜兜转转终逃不过“人生八苦”的组合:生老病死,爱恨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

因苦,生情。于此,成悲。

大起大落是悲,平平淡淡也是悲。人的悲伤有很多种,悲剧也是。

一种是让人读来便寒从脚起,血凉三分的大起大落之悲。死别如是。

一种是让人读后便念念不忘,哀从思来的细雨湿衣之痛。生离如是。

现在小说的悲剧,总要用浓墨重彩的情仇渲染爱恨,用千回百转的冲突强化矛盾,用千奇百怪的巧合营造错过,这是悲剧吗?其实也是,但总觉得过于虚假。过于执著,过于压抑,过于相爱,过于怨恨,许多悲剧的标准里总是言过三分,总要用至死不休的言语来抓住每一个读者的心,为悲而悲,似是而非。

说回《窦娥冤》,元代戏剧中的悲剧又好像处处留情,大悲小喜,尤其是明代以后,悲剧总是喜剧式的结尾,大团圆的结局,

其实我在疑问,这种壮烈至夸张的悲与沉默至平淡的悲到底谁更悲?窦娥勉强算得上幸运吧,她还有六月飞雪替她鸣冤,有归来至亲替她报怨。若没有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后的冤情得报,而是沉冤后的无人问津,这案子随岁月渐渐遗忘与人们记忆中,窦天章没能找回女儿,围观着也遗忘那天的血溅三尺,这出戏在最后归于平淡,遗憾结尾,这种窒息般的不圆满,会比悲喜交织更能体现文章所要表达的对时代的呼唤吗?

或许人们心中总是向往着光明,所以尽管现实残酷,在戏中也要用美好的结局来寄托向往。窦娥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物的悲剧,是人和时代冲突的悲剧,但这也恰恰爆发出一种道义之美,一种人性之美。

于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悲剧之中,该不该留一线余地?

总有人爱看悲剧,我曾今也是。但我想,那些爱看悲剧的人现实中一定很幸福,因为他们的人生中没有悲剧之苦,所以他们可以在书戏里悲伤,书戏外欢笑。小时候总爱看悲剧,耽溺与主角的大起大落,爱恨情仇;长大后突然再也不敢看悲剧了,因为发现生活的残酷,害怕这悲剧终有一天成了现实,也怕自己迷失在书中戏中,独身而来,却无法抽身而退。

我想我找到的大悲小喜的用意,就是希望我们这些对生活与时代报以悲观态度的芸芸众生以一丝鼓励和希望,让我们对世界还存一点美好幻想,让那些不敢再看悲剧的人有一个看下去的理由。

戏里唱戏外书,不过都是给人看,一出戏演到最后欢笑离场,也不失为一种悲喜交加的安慰。毕竟,再悲痛的处境,也会有一丝看不见的阳光,而人,总是要在逆境中借这数九寒冬的烈烈暖阳来度过黑暗。

悲剧放大了人内心深处的恐惧,最后我思考良久,何为悲剧,大概,当人们内心深处恐惧的东西变成现实,就是悲剧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