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讨厌咪蒙、和菜头,他们就越成功! 知道为什么吗?
当“乖孩子”大行其道的时候,那些“离经叛道”的孩子就会变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不仅能吸引更多的目光,还会收获更多的拥护。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主流文化一统天下,主流文化越强势,亚文化抱团越紧密。
每个自媒体背后,都有一种固定的“人设”,它形成了自媒体的性格,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自媒体的人格与背后操刀的人不一定一致,甚至截然相反。
这个时代看似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但大家的“个性化”又似乎惊人的相似,也就是“同质化的异质化”。不信你去看媒体里的“人设”,大多是“逗比、聪明、客观、幽默、机智”等正面形象,总之,什么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更“讨喜”,他就成为媒体人格所着力塑造的典范。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放眼望去,呼啦啦全是可爱又讨喜的形象!时间长了,人们不免就厌烦了,这时候,如果出现那么一两个有点偏执、有点不耐烦、心直口快、不那么可爱、不那么讨喜的形象,反而会像“一股清流”,引发大家的关注。
这种策略,在营销界被称作“敌意品牌策略”,是一种反好感营销和反传统营销。在传统的做法中,为了尽可能博得好感,我们会隐藏自己,尤其是隐藏那些虽然合乎常规,但却不受欢迎的特质,而敌意营销策略则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凸显自我,哪怕会让你不舒服,你要么接受,要么离开,就是别想让他来“跪舔”你。
有人会说,这么屌?有人买账吗?当然,买账的人绝不会少,只要有人对某种主流文化产生厌倦,那么与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就会获得大家的关注与支持,并因此形成一个联系密切的“团体”。
这就要说到团体的特性了,如果一个团体由少数人组成,尤其是当这些少数人又遭到其他人的敌视时,那么成员之间的共同特质,就特别容易被强化,团员之间就特别容易紧紧捆绑在一起。而他们对于“意见领袖”的支持,经常达到“脑残粉”的程度。这就是“敌意品牌策略”背后运行的逻辑。可以说是“对抗、冲突、反感”这样的特质催生并兴盛了敌意品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哪些案例成功地运用了这一策略。
在自媒体领域,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咪蒙,当然,咪蒙的成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这其中也包含敌意品牌策略。
咪蒙的爆发要追溯到她的两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致贱人》和《致LOW逼》,你听听这语气,像是那种乖巧可人的“人设”说出来的话吗?很显然不是,她的人设一开始就是向相反方向塑造的,大家不都是因为“素质、涵养”这些“包袱”,而对于有些人明明不满但却不敢表达出来。没关系,她替你说出来,它一下子把这些人骂了个痛快,不禁让人大呼“过瘾”!而她也因此树立起敢于直言的女侠形象,大受90后、00后热捧。
另一个典型的代表是“和菜头”,和菜头的特点是爱“怼人”,不仅爱和其他的作者互怼,还经常和自己的粉丝互怼。在他的公众号里最精彩的部分,不是频道更新的正文,而是底下的“留言区”,他会把自己的粉丝放出来“吊打”,甚至动不动就“拉黑”,一点也不掩饰自己对某些人的鄙视和厌恶。按照常规思维,作者都该将粉丝奉为“再生父母”才对,巴结还来不及,哪敢和他们互掐,可和菜头偏偏不走寻常路,像个睚眦必报的“小心眼”,非要和粉丝“较量”一番,其结果就是在一众跪舔和讨喜的人设中脱颖而出,成为拥有一大批拥趸者的“网络慈父”。
归根结底,敌意品牌策略是一种通过对抗和排斥一部分人,来笼络和团结另一批人的策略。当然,他们也并不是随意的“特立独行”,而是正好契合一部分人对当下主流文化的厌倦而产生的,当人们的这种厌倦感足够强烈,他们才会产生致命的吸引力。
所以,当你对时下这些“非主流”的自媒体人感到反感和排斥的时候,其实,你也正在为他们提供生存下去的土壤,这就是为什么你越讨厌他们,他们越成功的原因。
(编号: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