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全职妈妈对写作的告白
2016年,小小葛到来,而我也转变身份,成为一名全职妈妈。来不及思考,我就忙忙碌碌地度过了成为妈妈之后充满新鲜感的半年。
2017年,新年的鞭炮炸醒了我,我从无所适从的忙碌状态,进入到无比焦躁的状态。每天跟屎尿屁奶打交道,全年无休,害怕自己被社会抛弃,却又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那时的我像是一只浑身长刺的刺猬,身边最亲近的人一靠近我,就就拿刺伤害他们,他们完全走不进我,而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嘛。
焦虑一来袭,我就无缘无故对老公发脾气,却从不清清楚楚地表明自己的要求;电话里爸妈稍微说一两句叮嘱我要照顾好宝宝的话,我就不耐烦地挂断电话,心里充满怨念。
就这样处在一堆烂泥里,谁都拉不起我。我懒得搭理身边的任何人,却在网上的一堆鸡汤文里自我宽慰,幻想着我也通过“持续不断地写文章,建立个人的品牌,吸引一大堆粉丝,获得财务自由......“
等宝宝入睡了,有时间写字的时候,我又宁愿躺在床上玩手机,第二天醒来面对现实又是无比焦虑。
就这样恶性循环。一直逃避,逃避面对身边的亲人,而只愿意躺在幻想的世界里一睡不醒。
我也知道这种状态不好,我也知道只有行动才能改变这种状态,但真的一有时间就发呆睡觉看鸡汤文。脱节的认知和实践让我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一次偶尔的机会刷到了一个写作班的报名,脑袋一热付了钱,付钱的初衷很明确,就是逼迫自己开始写写写。
就这样我开始写写写。
我当然没有从写写写中实现自己幻想中人生,但我的状态却确确实实地从提笔写的刹那开始改变,为了写出好文章,我就得一直想,为了能想出点可以写的东西,我就得认真观察生活中碰到的一切人、事、物,脑袋一忙碌,我就没有时间陷于焦虑了。
伴随着焦虑的离开,自身状态的改变,我惊讶地发现,写作也在疗愈着我和身边亲人的关系。
我和我爸妈的关系一向疏远,我和他们都不习惯用亲密的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感受。明明想互道一声晚安,却会变成我抗拒他们的约束,经常莫名其妙地吵架。我也从来不跟他们分享我内心的想法。
然而文字会出卖我。
我会时常把记录宝宝成长的文字发给他们,其中一篇文章里我提到“小小葛在努力成长,而作为他妈妈,我也是不敢停歇。我相信“教育无他,无非爱和榜样“,于是我也开始尝试走出舒适区,去做一些自己以前不喜欢做的事,比如跟陌生人搭讪......“
这些我要成长的文字,变成了他们走近我的基础,等我提出我想参加某个身体管理的培训,他们主动提出帮我带宝宝,而我也因为感受到了被理解,也更加愿意主动跟他们聊天。
写作除了让我和我爸妈的关系变得亲密,也让我和孩子他爸换了一种沟通方式。
以前的自己总是动不动就对孩子他爸发脾气,以为全世界就我最辛苦,从来不曾体会孩子他爸为家庭的付出。我们的相处模式就是“他忙碌-我发脾气-他开始关心我和娃“,如此循环往复。
当我开始把时间精力放在写作上,我发现自己很少跟他发脾气,疲惫的时候我直接跟他说“我有点累,可不可以先回来哄娃睡觉再去加班?“因为我希望快点把问题解,快点投入到写作中,而不是没完没了地发脾气,浪费彼此的时间精力。
就这样,我和娃爸少了些相互对抗,多了些夜聊,每天写完文章,我们就平静地躺在床上,我跟他说说娃的趣事,他跟我说工作上的困难。
最最重要的,写作让我无比用心地对待宝宝的一切,与宝宝的关系自然亲上加亲。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慢慢有了写作方向。写育儿文、写宝宝和我自己的成长日记,显然很适合现阶段的自己,既可以让我把关注点聚焦在育儿上,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让我随时反思自己,调整自己的状态。
我开始订立自己的写作目标,我希望等宝宝长大后可以在妈妈的文字里看到他生命无记忆的头三年,为了实现如此有爱的目标,我必须去认真观察娃的一切,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可以输出的文字;我必须全神贯注地陪娃,尽可能感知他的情绪,如此才能使记录更加真实。
而宝宝在我的用心陪伴下,在我这里自然是更加开放自由随意任性。
我的生活状态、亲密关系就这样因为写作而慢慢改变,恶性循环开始转向良性循环。
是的,我还是一个全职妈妈,我的身份没有任何改变,但是写作这件事,却让我身处一屋,心却变得无比细腻和开放,正是这份细腻和开放,帮助我不断改善各种亲密关系。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话“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它全身上下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芒“,而写作带我找到自由的光芒,让我重获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