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城市“划线”?这是一个问题
之前,无论是在《简书》,还是在《今日头条》里写长文或微头条时,常常把自己的家乡——吉林市,说成“四线小城儿”,有时候,还会说成是“十八线小城儿”。
当然,如此这般的自嘲和调侃,多半是因为“恨铁不成钢”。
记得在大连陆军学院上大学的时候,宿舍里面八个同学,都是纯东北小伙儿。
有辽宁营口的,本溪的;有黑龙江哈尔滨的,齐齐哈尔的,鹤岗的;当然也有长春和吉林市的。
十七八岁的年龄,正处在争强好胜,锋芒毕露的时候。只要凑在一起侃大山的时候,炫耀一番自己的家乡,一定是缺少不了的话题。
狠狠地夸赞自己的家乡,必须要搜肠刮肚,毫无保留。
那时候,虽然城市规模根本没有什么一线二线之说,但是,城市规模的大小,国内外知名度的高低,不用自己说,大家都懂。
即使自己的家乡规模和影响力再小,也没有一个人说自己家乡不好。
把城市划分为一二三四线,好像是最近几年的事儿,并且从这种“城市魅力排行榜”衍生出来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只是在网络上看到的比较多。
之前,一直以为是国家有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但是,至今还没有查到国务院发布的任何一份正式通知。
只找到了国务院在2014年11月20日,发布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通知》按照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这五类分别是:
(1)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
(2)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至1000万;
(3)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至500万。
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4)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至100万;
(5)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
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至于,见诸于网络和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所谓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划分,其出处全部来自一个出口。
就是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的“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至于,这家“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经过还是没有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授权,有没有国家信用作背书,不得而知。
出自这家“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名,有多少权威性和公信力,还真是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