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美食咖啡时光

挂耳咖啡是什么?

2018-11-05  本文已影响1人  孙奇妙

1990年日本人发明了挂耳咖啡。

2001年各种改良后终于推向了市场。

2010年中国将其引进到国内。

某一年,我在买豆子的时候被商家赠送了两包,才发现它的存在。

(我是挂耳咖啡的真身)

简而言之,挂耳咖啡就是把咖啡粉放到棉纸袋或无纺布袋子里面,包装好售卖的咖啡种类。制作方法其实就是手冲咖啡的方式,味道自然也更接近于自制的手冲咖啡。而它最大特点就是在便捷和味道之间实现了一个平衡。

挂耳咖啡制作方法:

(每包挂耳包装上基本都有简单的制作方法其实足以)  

1. 拆开

打开包装,将咖啡包沿着虚线撕开(一定要撕开!不是茶包不能直接泡!)

(搞不懂拆外包装这件事为啥要单独拍一张)

2. 挂耳

拉开两侧的“小耳朵”,挂在杯子两侧。

(所以杯子也不能选杯口过大或过小的,总得能挂上呀)

3. 倒水

倒水浸透,闷蒸一下,分数次倒水,完成!(手冲详情可点击手冲咖啡怎么做?其实本就是为了方便,大可不必特别严格。)

(至于水量全凭你喜欢)  

4. 仍包

把挂耳包扔掉!(不能重复用!不用一直挂在上面碍事儿!)

(左下角那个包早晚都是要扔掉的)

挂耳咖啡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流行起来。即便多年后的今天周围大多数的非咖啡爱好者仍旧会指着杯子上挂着的“小耳朵”问我:这是啥?也不乏当成茶包来泡的可爱人类。而细想起来,更觉得挂耳广泛流行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挂耳咖啡貌似使用场景挺多--任何有热水的地方都可以来上一杯,但其实把用户、性价比等因素统统算进来似乎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挂耳在追求咖啡品质、味道的情况下兼顾了便捷,可惜品质跟便捷貌似是天生的敌人,追求品质的人除非迫不得已才会为了便捷放弃品质,而追求便捷的人往往对品质没那么上心。所以前者除非出差、户外或是不准多带东西的不通网的村里,才会选挂耳。而后者多半会投入更为便捷的速溶咖啡甜腻怀抱。

挂耳的性价比并不高。平均每袋挂耳咖啡的价格大概在5-8块之间,这个价格加点钱就能薅羊毛点个咖啡外卖,少点还有速溶咖啡在底下等着伺候,不上不下的也是尴尬。不细算,即便拍脑门想也能猜到,加工包装都是成本,如果同等品质的咖啡豆必然比挂耳便宜的,何况新鲜的品质显然在追求品质的人眼里更重要一些。

品质、味道爱好者,刷掉了一批;

家里、公司有咖啡机,又刷掉了一批;

自备法压壶等办公司属性咖啡装备的,又又刷掉了一批;

外卖咖啡小王子、小公主,又又又刷掉一批……

挂耳的用户就这样少了一批有一批。

印象中我从来没有自己主动买过挂耳,第一次接触是赠品,后面每一次“宠幸”也多是赠品、礼物或是买豆子凑单。所以专门买挂耳的理由目前仍没找到,或许包装好看会成为个理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