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蝶恋散文散文

非常痛非常爱的阅读

2019-07-05  本文已影响674人  春夏秋冬99
上传中,请稍候...

01

如果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么阅读就是酿制优质土壤的涓涓细流。这股细流无色无味,小得看不见,摸不着。小到让你忽略甚至怀疑它的存在,它的作用也是雾里看花。

它不是添加剂,不是增长素,更不是新品种。它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没有高不可攀的门槛。

现在的人,只要你愿意,谁都可以捧起一本书。可是很多人捧起的是手机,并且欲罢不能。是阅读不重要吗?当然不是,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书呢?

于是我们以爱为名义,把读书的事交给孩子。苦口婆心地把道理说了又说。

我们总是太忙,忙工作,忙生活。直到有一天,孩子像我们一样,爱上手机,恋上手机,离不开手机。孩子厌学,各种坏习惯接踵而至。

这时候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解决各种坏习惯,最好是快,可以立竿见影,可以一针见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谁都知道,可我们忽略了教育是慢的,阅读也是慢的。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我们想快刀斩乱麻,可面对的是孩子,从哪里动刀都是错啊!

02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还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

古今中外,阅读的重要毋庸置疑。把阅读做到极致的是犹太人。

犹太人的孩子出生后,刚会走路,就把蜂蜜涂在犹太法典或圣经上,让孩子去舔。其目的是让小孩从小把甜蜜和书本联系在一起。因为犹太人的教育理念认为学习不仅是有用的,而且是给人带来甜蜜和幸福的。

犹太人在全球只有1500万,在世界总人口中只占0.3%,可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却是其它民族的一百倍。犹太人不仅在科学领域,在经济,思想等领域出现的人物在全球也比比皆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结果,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也只有8本。

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课外阅读平均每人一本都不到。造成失败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的乐趣,而是一味的灌输和强迫。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阅读如此重要,为什么会被我们长期忽略?

03

小时候,阅读是件奢侈的事。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哪里会有闲钱买书。

可能只有梁晓声的母亲会从轰隆隆的机器里挤出一元五角钱给儿子买书。儿子亲眼目睹瘦骨嶙峋疲惫不堪的母亲在及其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他于心不忍,放弃那魂牵梦绕的《青年近卫军》,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可母亲又给儿子凑钱买书。在旁人费解的言语和眼神中,母亲的理由竟然是喜欢儿子看书。

母懂儿,儿孝母。这是用心血筑起的《慈母情深》,文章折射的不仅是感人至深的母爱,更是一个母亲的眼界和胸怀。

回想自己小时候读书的年代,可以不做作业,可以不读书,但必须找猪草捡柴,洗衣做饭。这些都怨不得只字不识的父母,那些年,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在学校,偶尔有人带小人书,故事书去学校,大家都争着抢着看。黑白的插图,黑白的封面,但大家视若珍宝。

六年级时,一次老师不在,大家都偷偷拿出心爱的小书,看得津津有味。老师突然来袭,看到沉迷在书里的我们,很是失望,“叫你们读书背你们不读,等你们看完这些乱七八糟的书就可以毕业了。”说完摔门而去。

04

现在我知道学习能力来源于早期的阅读,还知道小学时期的阅读是开发孩子天赋的保证,3到6岁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如果到12岁还没养成阅读习惯,那么孩子可能终生不愿再捧起一本书。

回想自己荒废的童年,阅读真是让我又痛又爱。

现在各种书籍应有尽有,精美的封面,漂亮的插图,可很多孩子为什么不愿捧起一本书呢?是因为各种玩具,各种屏幕把孩子的心填得满满的。

曾在微信里看到一句话,家长不读书却逼孩子读书,简直就是耍流氓。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果妈妈少刷一次抖音,少逛一次朋友圈,至少可以陪孩子读完一个故事,假如爸爸少打一次麻将,少玩一次游戏,至少可以陪孩子读多读一页书。父母陪伴孩子阅读,那将会是多么温馨,多么美好的画面!

真希望阅读成为孩子最美的样子。

非常痛非常爱的阅读

我身轻言微,我势单力薄,我需要每个爸爸妈妈的支持,孩子更需要每个爸爸妈妈的陪伴,因为他们没有第二个6岁,也没有第二个7岁……

这个假期,陪孩子踏进这个门槛最低的高贵——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