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甘肃游补记

2021-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洋芋豆Plus

29个小时的火车,从 北京 到 兰州 。同学帮买的票,其实已经不错了,因为我根本买不到。虽然早6点就发车,我4点多就起床,但是还是幸运了。这个方向的车向来不好买。本来是想直接去 西宁 的,买不到票,同学说先到 兰州 ,从了,两年没见的同学见见也挺好。其实走之前就塞了几件衣服什么的背一包就跑了,连路线都没规划一下,不管了,到时再说吧。车上做了一件好事,将下铺让予一位抱小孩妇女,小孩低烧有点,人嘛,都会遇到难处。

然后我又见到了亲切的黄土高坡,第一次到了 兰州 。

到了 兰州 见了两年没见的研一同学,聊了聊这两年来发生的事,还是很有意思。 兰州 的地形地貌与我家那边类似,也是线型城市布局,交通压力比较大。有一句话叫 中国 西部游,出发在 兰州 。这里可以辐射西部很多地方,长线客运非常发达,所以出发在 兰州 自然情理之中。 兰州 位于 黄河 上游, 黄河 穿城而过。这个和 重庆 类似。

傍晚,我和我的同学来到了 黄河 边,站在著名的 黄河 大桥上,于是我又见到了 黄河 。滔滔河水,东流不回。算算年头,是有些年头没见到这条滋润着华夏文明的河了。上次是哪次,是02年的壶口?不对,是06年的 佳县 白云山颠。虽然我们家离这条河是那么的近。

兰州 的 黄河 两畔有些不同,不是那种苍凉的山,雄壮的河。多了很多商业元素。满眼的霓虹,在河面上投下五光十色的倒影。这叫什么?“半江瑟瑟半江红”?不对,颜色比这个多,也不是一半一半。很多休闲的人流,河上还有小型游艇或是摩托艇供游人游玩。两岸有很多茶社,棋牌社。我们也坐在靠河的一桌,吹风,喝茶,听着 黄河 的涛声,望着桥上的霓虹。惬意。好久没这么惬意了。舟车劳顿半天,河边吹风一宿。Over。

昨天商量了下,放弃了 九寨沟 一线,放弃 张掖 丹霞一线,最终还是说先去 西宁 ,这些在日后被证明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说是去塔尔寺,塔尔寺,我是知道一点,也就一点,同学说好我说那就去吧,一大早6点多,7点起来,赶到 兰州 火车站,顺便就买了 西宁 的票,这里到 西宁 的票好买多了。一路上坐着双层火车,这火车有特点,还头回见这种双层的。车厢也很干净。两个多小时后,到了 西宁 。我们途径的地貌也从黄土高坡式的变成了青藏高原式的。山高了许多,山坡有了草甸,山头云雾缭绕,还有山间有了瀑布。

西宁 ,自然也是第一次来,来的时候好像刚刚下了点雨,空气格外清新,一到这里,很奇怪,好像山也高了,水也清了,天也亮了,人的心也高远起来,真是很奇怪,和在平原地区,帝都什么的完全不同。一下车,同学在那查地图,我到处问人怎么到塔尔寺。一哥们告诉我,说是有环湖赛市区可能戒严,让我们先去多巴转车。

终于找到了去多巴的车,在车站就晃了一个小时。我上车向师傅确认,原来以为西部方言比较接近,问过之后才知道完全不同,基本听不懂。多巴原来以为是市里面一站,后来才发现是一个小镇,离 西宁 尚有 1个多小时的车程。车上的人很多,我留意了一下,很多不是汉人,大多是回族,还有维族,撒拉族,离我很近的一个小伙,看着似乎有 欧洲 人的血统。第一次觉得我们走远了。果然走远了,远到下了车我们坐过了5站地。终点站有多巴高原训练基地。仰望了一下,在山顶。返到可以坐车去塔尔寺的地方,我和同学已经饿的不行了,就近有一个牛肉面馆,有点不太卫生。去吧,都饿成啥样了,再说这一条街都是牛肉面馆。我还没吃过地道的牛肉面呢,眼前这家不太寄予厚望。吃过之后才发现,这家没有什么装潢的,卫生评级为C的馆子做得牛肉面太赞了,完爆马兰拉面。面也筋道,牛肉也多,关键是有一种融入到面里的牛肉香味。这个我日后去的拉面馆也没吃出过。同学也说好,果然有口皆碑。价格嘛,5元。马兰拉面完爆之。

终于上了去塔尔寺的车,不容易啊,车上人还是不少,一路上景色优美,车上还在和同学讨论应该在哪下车的问题。旁边一小朋友非常有礼貌地问我们是不是要去塔尔寺,我们说是,然后非常清楚告诉我们下车的地方,小朋友看着不大,已经初一了,是 湟中 县的学生,放假去外婆家。下了车,小朋友与我互相挥手告别,一种温暖的感觉。一段上坡路后,终于到了传说中的塔尔寺,没来之前我想象塔尔寺应该不会很大,静静地躺在一个山坳处,享受着落日的余晖,到了之后才发现不太一样。塔尔寺在一个高地上,比较大,两侧有高山相拥,前来拜访的人不多也不少。想象总归是想象。

寺庙我去过不少, 天水 南国寺, 北京 大觉寺,红螺寺,万寿寺,香山碧云寺等等,由于不懂佛教,去了也无非是看看参天的古树,寺庙的沿革,祈一个愿。坦率地说,塔尔寺之行之前并没有很大期待,但是去了之后才发现如果不来这里也许此行将会留下不小的缺憾。塔尔寺和我之前去的寺庙有很大不同,我完完全全被震撼到了,我的同学也是这样,后来我们一直在回忆安卡说的每个细节,很激动。

安卡是我们跟的一个解说,他本身也是塔尔寺的。安卡不是名字,安卡是所有进入藏传佛教寺院尚在学习修行的人的统称。只有那些德行高尚修行 成功 的人才能称之为喇嘛。能成为喇嘛的高僧少之又少。因为光学习藏传的佛法,医学,历法等等就要三四十年,能够融会贯通者实在廖廖。

在塔尔寺我们见到了精美的壁画,壁画讲述的是臧传佛教的故事,绘制于三四百年前,但是看上去就像前几天绘制的一样,颜色是那样鲜艳,保存是那样完整。安卡告诉我们,壁画的绘制用的不是普通的颜料,用的是各种宝石碾碎调和的天然物质,这是壁画能保持几百年依然如新的原因。在僧人学习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工艺已经失传,世界仅有的几十幅藏式唐卡,是用一根根细线手工编织而成,工艺相当精湛,这种工艺好像称之为堆绣。每个大殿都美轮美奂,金碧辉煌,佛像造型端庄,神采飞扬、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金瓦殿,我和我的同学都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辉煌的一个大殿还有一个让我们也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让我们震撼的同时也感觉到神奇或是不可思议

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黄金1300两, 白银 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套兽和铜铃。底层为硫璃砖墙壁,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宝镜,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内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进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 金塔 ,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宗喀巴是一代宗师。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宗喀巴16岁去 西藏 深造,改革 西藏 佛教,创立格鲁派,去藏6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 狮子 吼佛像1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 狮子 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于是后来就慢慢有了这座塔。这座塔以纯银作底座,黄金打造,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塔上有一龛,内塑有宗喀巴像,塔前陈放有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玉炉金幢。梁枋上布满了帷、幡、绣佛、围帐及布陈天花藻井,层层哈达,琳琅满目。整个建筑庄严 大方 ,雄伟壮丽,金光灿烂,光彩夺目。安卡告诉我,按现在的黄金价格,这座塔光黄金的用量就高达13亿还不算镶嵌的各色宝石。真是让我们惊叹。更奇妙的是,大金瓦殿光线昏暗, 金塔 开口较小,中空的部分几乎不能见光,宗喀巴大师大师滴脐带血的地方生长出来的那颗檀树仍然生机勃勃,安卡说登上二楼便可见到。这棵树是怎么光和作用的呢,我和我的同学都觉得不可思议。

塔尔寺有很多朝拜者,极端虔诚,在寺外,就有朝拜者用身体匍匐跪过每一寸土地;在寺内,有各地赶来的朝拜者,在屋檐下磕“十万 狮子 吼功”,匍匐跪地磕头十万次,朝拜者衣衫褴褛,身子下有一厚厚的木板,安卡告诉我们,朝拜者磕完十万 狮子 吼功要3到5年,风霜雨雪,身下的木板一年就要换一次,身子来回摩擦木板,一年后厚厚的木板就会磨穿。这就是虔诚的力量。当很多人在为工作,买房绞尽脑汁的时候,还有人为自己相信的,衣衫褴褛,食不果腹,风霜雨雪地匍匐。人和人的世界就是这么的不同。

从塔尔寺出来,下雨了,我和同学上了返 西宁 的车,忘着远去的塔尔寺,我挥一挥手,告别寺中的菩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