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记 06:因为书,我认识了一些人,听到了一些故事
今年五月份的时候,我急于搬家,在孔网上发了一条处理我的二手书的信息,之后有幸得到好多书友的帮助。
时间过得真快,现在已经8月份了,我搬家换城市已经基本上过渡完,生活稳定下来的我,今日向给予我鼓励和支持过的书友们,表示感谢。
我在孔网卖书的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些有趣、暖心的故事,今日和大家分享,以此纪念我与孔网的成长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复盘。
印象最深的书友他是一位老人,在我这买了一本《宗璞小说散文选》和一本《朱自清散文选》。他说:“他现在年纪大了,平时不怎么买这样的文学作品了,今天偶尔碰上我发的宗璞散文的这篇文案介绍,才有点兴趣看看。”
老人说,他现在更多的是对中医和教育感兴趣,他建议我平时可以买点中医相关的书籍,学点基础保健知识,从简单的按摩、针灸、中草药开始,再由浅入深,这样对自己有益,也能预防疾病。
老人说的很有道理,我说我有偏头痛的毛病,曾经看过中医调理过,医生给我推荐几个按摩的穴位,嘱托我难受的时候可以试着自己按摩,这样可以缓解头疼。
老人家听后,马上给我推荐了几本相关的书籍,《偏头痛针灸与推拿》、《简明中医学》、《马氏温灸法》还有盛德峰的《激活治愈力-盛氏筋肌膜按摩疗法》。我把这几本书记录了下来,有时间拜读。
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是唐山的书友,在我的小书摊里买了两次书,我的书,其实并不多,但是他说和他的品味基本差不多,他前前后后一共买了我大概十本书,摄影报道方面的多一些。如《沉静的河流:三峡的人和事》、《中国人的一天》、《良民》等。
后来在聊天时得知他是业余摄影师,有自己的工作,但是喜欢摄影,并且还出了自己的摄影集。他给我发了几张他拍的农民工的照片,我看完之后,对农名工群体又了更一深一层的了解。
他说他虽然不是农民工,但是作为项目管理人员,每天和农民工生活在一起,知道农民工的辛苦,他被农名工身上善良、吃苦耐劳的品质所感动,所以他亲切地称他们「 我的农名工兄弟」。以下是他拍摄的农民工兄弟照片。
另有一位书友虽然没买过我的书,但是我们也成为了朋友。他是一位中学教师,家里有上万本藏书。他给我看了他家里的藏书,真是让人羡慕。他给我分享了他曾经在北京潘家园和杭州旧书店淘书的经历。
他说:大概是零几年的时候,那会去潘家园淘书的时候,卖家都用大麻袋装书,书从大麻袋里被倒出来,买书的人就争前恐后得去翻阅,有时候逛一上午,可以淘到不少好书。
但是现在潘家园的书摊少了,大部分是被卖一些古玩和玉器的商家取代了,也没有那么多好书了,书价也相对提高了不少,再找杭州的旧书店也找不到几家了。
读书的年代已经渐渐远去了,人们都在怀疑现代还有人读纸质书吗?电子媒介发达的今日,的确对纸质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但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闻书的味道、喜欢淘书的过程、喜欢把书据为己有,喜欢把书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
很开心,这段时间遇见你们。
书店给人的心理上的面积,比实际上的面积大很多,每一本书拥有自己的世界,书店则是所有这些世界的入口。
《东京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