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声民间故事故事

门当户对

2018-07-06  本文已影响75人  东哥说事儿
徒劳

民间故事大多都是口耳相传,其中很多都无从考证,真假难辨。

然而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一些至理名言,有的被人们传颂,有的却早已被推翻。

比如“门当户对”这句话,现在就很有争议。

我们在一些书里,或其他文艺形式上看到,一对有情人,被封建残留观念拆散,甚至殉情,结局大多很凄惨。

因此,门当户对在现代人心目中,基本上是一个贬义词,也只有年轻人难以接受。

他们年少气盛,初生牛犊不怕虎,没经过生活磨砺,感觉爱情是美好的,纯粹的,只要感情好,爱情饮水饱!

但随着年龄增长,柴米油盐充斥了整个生活。如果没有牢靠的物质基础,再恩爱的夫妻,恐怕也要为五斗米折腰。

王群在整个拖拉机厂都是风云人物,用今天话讲,小伙帅呆、酷毙了!身后女人一大群,赶都赶不走。

他在厂里从事的是工会工作,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天生一副好嗓子,一开口就能迷死人。

这样一个优秀男人,如果不是攀高枝儿,老老实实找一个居家过日子女人,他的婚姻生活应该是美满幸福的。

爱华家庭可了不得,父亲是中国第一代飞行员,当时已是空军的一位首长了。母亲是京剧名角,举手投足间透着股梨园风采。

她在家里是老小,上面有一个姐姐,父亲最溺爱她,真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平心而论,她长得并不算漂亮,但从小在这种家庭长大,耳濡目染,高干子女的优越感,赋予了她一种非凡的气质,一看就非池中之物。

两人是在军区礼堂看电影时认识的。

王群第一眼就被她的气质征服,爱华当时只感觉眼前一亮,她帅小伙见多了,王群只能算是空中划过的一颗流星而已。

过后,王群千方百计托人打听她的情况,当得知她的家庭背景后,更坚定了追求爱华的决心。

机会终于来了。

拖拉机厂要搞一场文艺演出,这可是王群的强项,他找熟人送了几张票给爱华,约她过来看演出。

爱华压根没想去,都记不清这人的长相了。她的闺蜜一听是王群,眼睛都直了,非吵着要去,没办法,她只好陪同出席了。

舞台上,王群知道台下有一双眼睛正注视着他,于是拿出看家本领,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表演。

他一出场,台下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一曲结束,再来一个、再来一个,全场呐喊声此起彼伏,王群接连返场三次,下一个节目才得以开演。

爱华虽没像台下那些崇拜者那般疯狂,但心目中,王群给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正因为如此,以后王群约她出来,爱华都没有拒绝。一来二去的,两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知道“小棉袄”有对象了,爱华妈私下里派人开始了调查,听说对方是一名普通工人,第一时间告诉了老公,准备统一战线,攻坚克难。

爱华父亲毕竟是首长,素质高,说话有水平。不像她妈那样极力反对,而是在家庭会议上提醒女儿:“人是你自己选的,将来后悔不要来找我们”。

爱华拉着父亲的手,摇晃着说:“我就知道老爸最疼我,不会反对的,谢谢老爸。”说完亲了父亲一口。

就这样两人顺利地结了婚,婚后爱华生了个大胖小子,一家人为小生命的出生而欢呼雀跃。

然而好景不长,拖拉机厂由于转型出了问题,厂子倒闭了,王群也被祸及下了岗。

本来家里根本不缺他挣的那点钱,可时间一长,爱华看他的眼神就不一样了。

产假过后,她懒得在家看王群那副穷酸相,提前上了班。孩子交由姥姥看管,她又回到了以前那种天马行空的日子。

她从不缺酒局,周围高干子女不用说,就是那些求她父亲办事的大老板,都排队等着请她吃饭。

爱华每天都是下半夜喝得醉醺醺地回来,夜不归宿更是常事。只要一到家,看见王群就觉得别扭,一个大男人整天呆在家里,一点出息也没有。

酒后说话哪有个把门儿的?他被数落得一无是处。

王群一开始总让着她,以为她说的是酒话,时间一长,男人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战争爆发了。

人是个奇怪动物,一旦看谁不顺眼,不管他如何表现都是徒劳。最终两人以离婚收场。

后来,王群跟一个自己的崇拜者结了婚,据说婚后生活很幸福。

爱华也在周围的高干子女中扒拉了一个离婚的,生活也算过得去。

门当户对虽然不是必然选择,却是婚后男女和谐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

很难想像,两个不同阶层的人生活在一起,能产生什么共鸣。

老话说得好:“鱼找鱼,虾找虾,王八找了个鳖亲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