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九晚五浪迹天涯百花文集来碗鸡汤

我为什么反感“原生家庭”假说?

2017-02-26  本文已影响3445人  丹顶鹤的日记本

文/丹顶鹤的日记本
鉴于读者时间宝贵,在此注明:

  1. 这篇文章不是读书笔记,不是书评,不针对任何一本书。
  2. 我非常尊重武志红老师,也阅读了他的多本心理学书籍。我没有企图说,他的著作没有意义和启发性,再次声明这篇文章不是读书笔记。

《清醒思考的艺术》里提到一种逻辑偏误:“自利偏误”,即好事都是因为自己,坏事都是因为别人。我成功是因为我的能力,别人成功是因为别人的运气。
“原生家庭”说之所以流行,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符合了人们的自利心理。这种假说将我们的很多心理疾病和性格缺陷,归因于原生家庭,而不是我们自己。

《巨婴国》

一本书引发的原生家庭假说高潮##

去年年底,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教授,发表了一本畅销书《巨婴国》。这本书在中国心理学爱好者当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我应该是最早一批读者,当它还在“得到”平台上预售的时候,就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据介绍,它是武志红老师的集大成著作,试图用精神分析来解释中国人的一些民族劣根性。简单的说,《巨婴国》是武志红老师对《丑陋的中国人》的精神分析。

整本书读下来,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愤怒。我和我身边的几个小伙伴一致认为,读这本书的时候,打心眼里有一种对中国人的厌恶,和对自己父母的嫌弃。虽然,我相信武志红老师的本意绝对不是这个。不过,和我有同感的读者也一定不止我和我的小伙伴。怨气,就是原生家庭假说给很多人带来的负面影响。


原生家庭说,是解释心理疾病的一个系统理论,却不是治疗心理疾病的一枚灵药##

如果一个人感冒了,思考自己是被同事传染的,还是前几天降温冻着了,病就会好么?感冒期间,多喝水,吃几片药,早点休息...病才会更快好对吧。

同理。

假设,你自卑,你抑郁,你缺乏勇气,这些性格和心理缺陷都是来自于你不幸的家庭,或者你没有受过心理学启蒙的父母。

这些分析都对,那又怎样?难道知道了原因,病就好了?对于不愿意为自己负责的人来说,可能是的。他们可以一直沉溺于自怨自艾之中,不必行动,这可能会让他们感觉好一点。

但是别指望上一辈人,为了子女的心理健康,去学习精神分析,然后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的疾病找谁去呢,找爷爷奶奶?

人类本来就是一代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步的,认知总和本来就是在增加而不是在减少的。如果说原生家庭说可以解释人的不幸,那它更应该用来解释人的幸福和智慧。但是为什么阅读原生家庭说的人,很少有这种感恩的心理呢。

从泛滥的原生家庭文章中,我看到的就是满满的怨气,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欠他们的一样。如果原生家庭说的拥簇者都是这样的气质,那我觉得这不仅不是良药,还是毒药。对于一些人来说,顶多不治病,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加重病情。


精神分析并没有被心理学百分百接纳##

我不是试图去否定“原生家庭”说,虽然我反感它,但是不代表它是错的。当然,也没人能证明它是对的。
事实上,精神分析最吊轨的地方就是,和临床心理学这样的可以用实验证明真伪的科学研究相比,精神分析仅仅是自成体系的一套歪歪。我个人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和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两个心理学巨擘:阿德勒和埃利斯,都曾经深入研究精神分析,又背叛精神分析,自成一家。这两个人都认为,找到心理疾病的原因,不足以解决问题。更何况,那个原因也不一定是对的。

既然精神分析都不被心理学百分百接纳,更何况原生家庭假说呢?(为了不被误解,我再次声明,这不代表创立精神分析的弗洛伊德不伟大,提出原生家庭理论的医生不伟大。)


我反感“原生家庭”说,更确切的说,我反感一切没有解决方案,或者将改变自身处境的主要力量赋予别人的说法。对于这个假说的正确性,我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去质疑。我只是想要提醒自己和他人,无论工作中,还是家庭中,不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去追究责任,应该去寻找改善处境的方案。即便都是别人的错,让自己好一点的人,也只能是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