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你唯一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许多人推崇以理服人。
夸人的时候会说这个人“讲道理”;
指责人的时候会说“不讲道理”;
评论的时候会说“说得老有道理了”......
人生在世,谁都逃不过一个“理”字。
但最幼稚的行为也是喋喋不休,好讲大道理。
孟子告诫:“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当很多人耗尽全力,对着他认为需要灌输的对象费尽口舌时,他会发现一切努力都是苍白无力的。
01
认知不同,讲道理白费。
生活中,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经历:
有人身陷传销之类的骗局,你找案例摆事实,但人家怎么也不相信,甚至认为你是在挡他财路;
你苦口婆心教育晚辈,认真读书,好好学习,通过学历和能力来改变人生轨迹,但人家坚信成功就靠关系和运气。
为什么你说得如此透彻,证据如此确凿,可别人就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呢?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经济基础、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思维角度都不同,你要想把道理讲明白,靠的不仅是语言灌输,还有对他人认知水平的理解。
所以庄子说:“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对于乡野之人,你要给他讲什么高层次的认知与道理,因为知识见闻有限,他不具备基本的理解基础。
所以,你再怎解释,他也不可能做到真正明白的。
同样的道理,我们现有的水平,可能是别人眼中不可语的“曲士”或者“夏虫”。
去年有一段马云的视频,经常在网上出现,大意是他在发表演讲的时候说,自己对钱不感兴趣,所有的工资都打到老婆卡里了。
网友们的评论大多是嘲讽,说马云站着说话不腰疼,等等。
不过我想,马云说他不在乎钱,可能是真的,而且正是他拥有巨大财富的原因之一。
只不过他的言论超出了大部分普通人的认知水平,所以才有铺天盖地的讥讽。
就算马云滔滔不绝一个小时解释他为何对钱不感兴趣,估计也很难改变你的观点,正如你很难改变别人的观点一样。
通常而言,人们会更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只有不断学习提升、增长见识,提升底层认知的层次,你才知道自己知道的其实不够多,也就更能接受不同的逻辑。
02
利益不同,讲道理没用。
还有一种情况,对方的认知水平不低于你,你表达的意思他都很清楚,或许对你的话也很认同,但偏偏要与你针锋相对,刁难对立。
这是因为沟通的障碍不在于认知,而在于不同的利益,所以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么假装听不懂,要么强词夺理,胡搅蛮缠。
太史公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今天的社会,尤其是商界职场,是讲“利”的地方。
只有满足他人的利益诉求,才能赢得信任与追随。
反之,没有利益只有道理,道理说再端正,辞藻再华丽,也没有用。
《吕氏春秋》记载了一则故事。
春秋时期,许多鲁国人因战乱流落外国,沦为奴隶。
鲁国出台一条法律,如果有人能够将被奴役的鲁国人赎回,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
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回鲁国人,却不肯接受鲁国支付的赎金。
孔子知道后,批评子贡说:
“你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愿意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另一名弟子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为表感谢送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逐利,乃人之本性。
任何没有利益的事情,没法长久维持的。
就如同创业一样,依靠激情澎湃的演说,煞有介事的道理,可以鼓动号召团队,却不一定能留住人。
“画的大饼”看上去再美,也无法充饥。
时间久了,大家得不到利益,自然各奔东西。
有人的地方就是社会,社会的法则就是:
先达成利益一致,才会有道理可讲。
没有利益,别讲道理。
03
世上你唯一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鬼谷子·揣术》中有句话:“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
什么意思呢?
别人之所以会听你的,不是因为你讲了多少高深的道理,而是因为你们情投意合,有感情。
余光中说:“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其实何止是家里,跟朋友,在职场,都是一样的。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往往自以为是,自认为公正而博学,滔滔不绝给别人讲大道理,如果对方不听从,还认为人家浅薄。
而事实上,这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能设身处地在对方的境遇上分析和处理问题,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自然也不同。
《荀子·非十二子》里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说话说的恰当,是修养和智慧的表现;不该说话的时候沉默,也是修养和智慧的表现。
说话的时候,考虑别人的感受,对方自然会感受到你的真诚。
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不作过多无谓的争辩和纠缠,是修养,也是情商。
一味地“好讲道理”,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
你终会明白,这世上你唯一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