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中产:生于忧患,死于恐惧
中国的新中产阶级,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也就是1978年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
在新浪财经和吴晓波频道联合发布的《2017新中产报告》中,新中产是指年均净收入10万-50万,可投资资产20万-500万的人群。
新中产中,80后所占比例最高,为54%,其次是70后和90后。
由于中国发展得太快,很多人已经忘记,40年之前,中国一穷二白,处在崩溃在边缘,大部份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人们才进入财富快速增长的通道。
之所以称为新中产,自然是原生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在中产甚至温饱线以下。
2016年网易金融的《新中产理财报告》调查结果是:48.6%的新中产来自于农村家庭。
另外的51.4%的新中产,大部份是来自比乡村好一点的镇县城市郊区一级,但是家境也极为普通的阶层,普遍有着物质匮乏的记忆。
一个83年来自某省农村的Z,曾和我说起,他们家乡收小麦的时候,往往也是断粮的时候。
一村的人要极度节省地共享去年留下的最后一点小麦,才熬过从晾晒小麦到能够碾磨出粮的那几天。
83年出生,就算5岁就能有这么清晰的记忆,那也是88年了。
88年还有这么群体挨饿的现象,如果不是听当事人亲口所述,我不相信这是事实。
这个83年的Z,后来从农村进入城市,先是打工,后是开工厂,然后在市中心买了两套房,买了宝马车,成了新中产的一员。
从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新中产,往往有着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优点。
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时期,正好是他们最好的青春年华时期,可以说,恰逢其时。
1978年,中国GDP总额为3679亿,2016年,这个数字爆发式增长到765873亿,名义GDP增加200多倍。
70后、80后即使赤手空拳,但只要跟上时代大潮,财富和地位都会有明显的上升。
由于一直享受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新中产往往高估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发展可能性。
加之新中产对想象中的上流社会的羡慕与模仿,生活方式往往是高消费型、攀比型的。
豪宅,好车是标配,每年出国游必不可少、小孩必须就读贵族学校或出国留学,吃穿用度讲究品牌,在资产配置上,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而采取高杠杆……
因为是新中产,又往往沉不住气,不甘心锦衣夜行,为了虚荣和面子,各种显摆炫耀。
上海某小学某班的学生家长,在微信群竞选个微不足道的家委会,都要变着法儿比拼各种履历和财富,到最后以砸停茅台股票相威胁,让全国人民看笑话,就是新中产心态的典型体现。
但是,风起于青萍之末,最先享受中国高速发展红利的人,往往也是最先感受到寒意的人。
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正在放缓。
中国经济从1978年到2011年,在长达32年的时间里,年均增长9.78%。
而近年来,这一增速出现明显下滑,2016年前三季度增长仅6.7%。
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新常态,已经是一个事实。
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红利、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但现在,这些红利都在减弱,甚至消失。
尤其新科技的不断涌现,很多领域已经不需要丰富的履历和经验,需要的是掌握最新的技术,以及有着旺盛的精力的年轻人。
IT、通讯、互联网行业的中层员工,在职场危机,中年危机中,首当其冲。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下降,学习能力的退步,很多新中产的人生走到了天花板。
社会竞争是残酷的,企业是讲求效益的。
当初能给你超过几倍于其他行业的高薪,现在也能在你没有剩余价值时,冷面无情地辞退你。
今年3月,在某为中国区开始清理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研发开始集中清退40岁以上的老员工的前提下,某34岁员工被辞。
今年中兴大规模裁员,12月,42岁的欧某被辞。
这两人的共同点是:出身农村(没有家底),收入中等(月薪2万多,加资金分红年收入50万以内),生了二孩,父母没养老保障(负担沉重),妻子不工作家庭主妇(无法分担经济压力),按揭供着一线城市两套房……
可以说,这是大部份新中产的典型了。
新中产并不是富二代,所有的财富,基本都是从零开始赚取的。
而且他们的未来潜在支出非常高,工作、房价、教育、医疗、养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将他们打回原形。
但在消费时代,太多暴富炫富的例子,撩拨着人的攀比欲,以至遮蔽了基本的自保本能。
很多人往往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分不清what you need 和what you want。
而他们从事的行业,一旦过了红利期,就会面临收入大幅度下降,生活质量大受影响,甚至资金链断掉。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34岁的某为被辞员工在文章中写道:
我们这三十大几年纪,一般出去做不了高管,企业也不要,面试机会也很少,少数小公司面试过,基本月薪也是税前不到两万,税后房贷都不够,有的还看不上我。
而他用高杠杆购买的第二套房,如果不亏本卖,就卖不出去。
整篇文章,都是他沉重的负担和对未来的恐惧。
而42岁的中兴被辞员工欧某,则直接从公司办公楼跳下,当场死亡。
他甚至无法面对被辞职后的生活。
至于我所提到的Z,他的工厂设备已经老化,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越来越薄,两套房子的月供压力也很大,本身资金周转已经很困难。
但仅仅为了回老家过年有面子,他不维修更新设备,还拖欠货款,到处借钱,只为换一部更好的车。
打肿脸充胖子的后果是,由于工厂出品质量差,业务大幅下滑,更加入不敷出,被人频频追债甚至威胁要打断腿。
美国社会学家保罗•福赛尔在《格调》一书中指出:有助于我们辨认出中产阶级的,是他们的一本正经和心神不宁,而非其中等水平的收入。
新中产的恐惧就在于,他们越来越明白自己的地位:往上升级很难,但向下滑落却异常容易。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某些新中产来说,比死更可怕的,是从当前的阶层坠落。
在这时候,新中产往往忘记新中产的收入划分标准是按净收入计算的,即:(除去各项开支之后的家庭净收入)为10~50万。
也就是说,新中产每年节余的储蓄要达到以上数目,这样才能应对意外的开支。
如果没有节余甚至入不敷出,再高的收入,都是在走钢丝。
其实在这高速运转的年代,没有什么风口可以持续太久,转换轨道将成为常态。
正如《三体》中的智子所说:生存本来就需要争取,什么时候成了理所当然?
与其恐惧未来,不如居安思危,谋求对策,摆脱新中产陷阱。
1、认清现实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公共社会福利尚未建全,在中国除了最基础的低保以外,大部分的教育医疗养老费用,都是需要家庭来自己承担。
而新中产上有老,下有小,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来说,赚钱的能力和机会越来越少,而养老医疗的开支越来越大。
要避免过度膨胀和乐观。很多时候,我们财富的增加,并不是自己能力有多强,而是正好踏上了顺风车,
2、量力而行
对于家底不厚实的人来说,生二胎,妻子家庭主妇,高杠杆买房炒股理财,都是陷阱。
一旦遇上中年职业危机,搭建起来的上层建筑会崩塌,以上三个坑都会变成巨大压力,在失业失落时,对后半生的恐惧,意志脆弱的人会承受不住。
不要买负担不起的东西,不要上输不起的赌桌。
3、开源节流
学习一点基本的理财知识,对不熟悉的投资领域要慎重,更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不劳而获的事。
不要为了攀比去承担让自己吃力的消费。里子比面子重要,自己能应对变故的底气,比旁人的羡慕嫉妒恨重要。
4、保重身体
适当锻炼,尽量有规律地作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最大的保障和财富,可以为你节省巨额的医疗费用,让你在人生的竞争中坚持到最后。
社会变革的巨手,一直在拨动命运的琴弦,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无论什么年龄什么阶层,都要做好转轨和重启的准备。
正如德国诗人里尔克所说:Who talks of victory? To endure is all.(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