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老书屋

2017-04-26  本文已影响35人  那由他nayutaa
摄影 那由他

这座小镇上从来没有过图书馆。

直到他搬来。

隔壁家的阿花姑娘说,初次见他,是他刚来小镇的那天。

头发有些花白,戴着一个眼镜,背着一个看起来很重的袋子,慢悠悠地从河边走来。阿叔想去帮帮他,他却摆了摆头,继续往前走。

而我初次见他,是两天后在人群之中。

那时候母亲让我集市买菜,却被突然灌进耳边的嘈杂声所吸引,转头一看,嘿,热闹。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攥着钱想挤进去看个分明,却发现并不是什么家长里短的笑事,而是一个半旬的老头站在一座破旧的老屋门前看着几个装修工人对那座老屋敲敲打打。

围观的人看得也不是老头,而是那座老屋。

这不是原来刘阿姨她们的房子吗?

是啊,她们搬走后,这房子可是废了好久

上次不是说市里要来人做拆迁吗?

谁知道呢,一直没来。

嗯,最好别来。

我觉着虽比不得听墙角来得有意思,却也是足够新鲜,于是仗着自己身板小不由自主地挪到了人群的最前面,离那老头也不过半米的距离。

这房子,要拿来做什么呀?我问他。

老头似乎耳朵不太好使,许久都没有回答我。

于是我又凑近了一点,仰起头,加大了音量,问:

这房子是要拿来干嘛?

也许一下子音量提得太大,周围的人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看着我和老头。

似乎都在等他的一个回答。

他低头看了看我,突然伸出手拍了拍我的头,开口道:

开书屋。

他的嗓音,浑厚而坚定。

果然不久之后,原来那个破旧的房子就成了一个小小的书屋。

从外面望进去,没有什么很规整的布置,不像那些杂货店,烟酒,零食,柜台分门别类。只知道哪里都是书,即使没有人,它们也足够充实这样一个空间。也是那时候才知道阿花说得那天他背着的大袋子,装的就是一部分他尤其珍爱的书。

小镇有一个小学校,我就在那里上学。从前只听老师说过“书店”这样一个名字,却从未见到过。所以老头的书屋给我们这群才接触字词不久的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诱惑力。

当然,不是冗长乏味的什么名著,而是稀奇好玩的漫画书。

只要下午一放学,男孩子是一定会第一时间冲进书屋的。短短几分钟,本就狭窄的小屋便变得更加拥挤。

老头总是一言不发,也不招呼,只是默默地跟在他们后面整理着不小心被弄乱的书架。

而老师也常常告诫我们,书是很神圣的东西,它能给予我们的,和生命同等重要。许是这个原因,即使是最调皮的男孩子,也分外地爱惜着那些书,连翻书都是尽量轻悄悄地。

女孩子们呢通常是先回家,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吃了晚饭,才会组队去老头的书屋。我和阿花也不例外。恰好男孩子们已经回家了,这时候,书屋就成了我们的世界。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很快小镇的孩子们就已经到了上高中的年纪。很多朋友去了市里念书,而我是选择镇中的那一批。书屋也一直安静地陪伴着我们,老头越来越老,他藏的书,却越来越多。

我从前一直在想,他孑然一身,是从哪里来的,会在这里待上一辈子吗?

像我母亲希望我的那样。

母亲是一向不太乐意我去书屋的,不过小时候是有父亲替我撑腰,所以她也无可奈何。她总说读书不比吃饭饱,等上了高中,便寻个人嫁了,乐得一生安稳。

我不以为然,也难得反驳,放假的周末总在父亲的帮助下,偷偷溜去书屋,一待就是一下午。

又过了三年,我并未如母亲所愿嫁了人,而是考了个好分数,去了城里的大学。

倒是隔壁的阿花姑娘,她告诉我再过一年就要办婚宴了,却也不是父母相媒——她和那位意中人,是在书屋认识的。

她结婚那天,我回去了。看到了她的意中人,眉眼清秀,满身的书卷气,开口说话时,嗓音儒雅温柔。

也难怪,会是在书屋认识的。

那天,老头也来了,而且是以主婚人的身份。

他带着一份很长的稿子上台,我记不得他说了什么,估摸着也是讲诉阿花和新郎是如何在他的见证下相识相知的。唯有最后他略带哽咽地说的那句“我来了这么多年,见过这么多人,看过这么多书,被很多事情感动过,却只有今天,是被自己感动的”

记到了今日。

那时候听到这么一句话,觉着这老头从前怎么没有这么自恋过,此时倒是说起了笑话来。后来才明白,他说的被自己感动,是因为在他离开的前一天,居然还能做一点这么有价值的事。

往前开书屋,给小镇带来不一样的风气,为孩子们创造一方安静而丰富的天地,到那一日,全部汇聚起来,成了他给予我们的,最大的恩泽。

直到他真的走了,我也没有想过老头会有离开的那一天,更没有想过,没有书屋的小镇会变成什么。

老头来的那一天,我没有亲眼见证,所以当他搬出小镇的时候,我一早就站在了河边,惦念着要去送送他。

可越是惦念就越是难过,等终于看到他步履蹒跚的身影时,我却掉了个头回家了。

后来阿花怀了宝宝的时候,她打电话告诉我,镇上来了几个年轻人,带着一些建筑工人,拆了原来的老屋,贴了红色的横幅,说要建一座大的图书馆。她的声音听着有些欢喜,筹划着以后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去处。而我却觉得心绪复杂,辗转反侧了整整一晚。

那个周末我买了票回了小镇,看到了阿花说的正在装修的图书馆。彼时正值夏日,天空高远而澄净,几只飞鸟飞过,我终于承认,老屋真的不在了。

老头真的离开了。

新的图书馆建好,我也开始实习了。同往常一样假期回家,吃了晚饭便想去看看。还离得很远,就看到了它的模样——两层高,仿欧式,精致又豪华。

其实这几年小镇变化很大,政府投了不少的心血,让它变得越来越好。而这座图书馆,大概就成了小镇的坐标。

只是新的孩子们似乎不太乐意去哪里。相比之下,游乐场,电玩城,好像更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临走时,我去了阿花家,她正在教宝宝认拼音。她的丈夫给我到了一杯清茶,然后和我说,阿花希望宝宝和你一样,能念大学,走很多路,读很多书。

我笑笑,说,会的,这是我给他的最好的祝愿。

临走时,阿花送了我一本书,名字叫《窗边的小豆豆》。

那是我们年少时最爱的书。

那次离开后,因为工作的原因,一年也就能回一次家了。忙碌的时候我总会怀念在老屋的日子,所以常常挤出时间去各种风格的书店逛逛,然后买很多书回家。

但我再也没有遇到过像老头开的那种书屋。

而我也知道,再过几年,孩子们就会说,小镇上从来没有过书屋。

摄影 那由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