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法论
华杉说:
1.读书学习,也可能是一种玩物丧志。
在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读书怎么就成“玩物散志”了?
这里的玩物丧志,指的是生搬硬套、照单全收,全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不思考的读书,和刷短视频一样,都属快餐、速食,读了很多书,却依旧不知道自己读了什么。正如刷了很多短视频,有印象的却寥寥无几。
2.读书学习,可能是一种焦虑症症状。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革新,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生怕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生怕自己一懈怠就挨打,纵观种种原因,读书学习,可能成了一种焦虑。
3.读书学习,第一是立志。
这里的立志,就是确定自己读书的目标。而目标不能空乏,越是细致越容易做到。比如:我读书的目的是考个医师资格证,或者考个厨师证等等,有了明确的方向,就知道自己应该读哪些方面的书,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4.读书要有日日不断之功。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容易,天天检查则是困难重重。读书,要制定长期的计划并天天坚持,日日不断,方能有所收获。
5.读书时间从哪里来?
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忙,我太忙了!”
忙不是没有时间的借口,制定适合自己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工作学习时间,便也就留出了读书时间。
我每天起床的闹钟在凌晨五点,五点十分开始看书,六点半出门跑步,七点十分左右吃早点,七点半出门上班。
这样的安排一年下来,却是可以扎实地读几本书。
6.每本书一定要读完。
读书其实也是要读懂那些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才能增长见识,拓宽眼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人读书,只能读懂他本来就懂的东西。
终于明白读书的目的:读书对我们的作用,一是帮助我们整理自己已有的知识;二是在那些我们将懂未懂的地方拉我们一把;三呢,读书实际上是一个往大脑里录入数据的过程,数据多了,才能运算,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7.读书是向作者学习,要掌握他的思想,重要的作者,最好读完他的全集。
8.读书不可有胜心,老去找那作者还不如我的地方,去纠作者的错。
这是目前最现实的事,看不到别人的闪光点,自己本就去学习的却指指点点。
像我们听老师上课,出来后同学交流,说我觉得老师今天讲的某个地方不对,是不是有很多同学一出教室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好,你听老师一堂课你没有学到什么,反而纠了人家一堆错,有什么意义呢?
9.读书一定是首先读经典。 10.读书要放在具体的事情上进行琢磨,读书时读自己,不是读别人,书是镜子,是尺子,是为了照自己、量自己,不是为了照别人、量别人。
11.读书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气质,不光是为了知识,更是为了修养。也为了能与这个社会相协调。
12.读书不要贪多,要有明确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