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的美好
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上午八时的凤城广场人山人海,当二十分钟后,“2024年第二届凤城百里徒步活动”正式开始的声音响起,随之数发礼炮在空中炸响,人群中一片欢呼雀跃。
过了一会儿,几面旗帜在人潮的涌动下往江边方向飘。我目之所及,多是以家庭几口的,有的是两个大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有的是两个大人带着两个相差了几岁孩子的,有的是一个大人带着一个孩子的,甚至有的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两个七八岁的双胞胎女儿。据相关资料显示:此次活动共有八千多人参加,其中体验组,以家庭名义报名的人员超过了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
蜿蜒的长龙我觉得在徒步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可以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共同克服困难,不但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
体验组是6.8公里,过了东城的双坑桥不远,大部分人就到达了目的地。
我和先生是16.8公里自在组的,继续往前走,这时路面不再拥挤,大家可以轻松地向前走着。
笔架河的河水已干涸,但水丛边的芦苇却格外妩媚动人,它们紧紧依偎在一起,好似一群快乐的伙伴。微风一吹,连绵起伏的芦苇便将身体倒伏,许多芦苇聚集在一起,就像北江的波浪在翻滚。当风儿过去后,芦苇便立即将身子又挺立起来,恢复了原来的姿态。
一个徒友,将一根茂盛的芦苇折下来,就插在背包里,在满眼都是青绿T恤的人群中把自己变成了与众不同的一个。
八公里后,我们距离山边越来越近了。只见不远处的山,布满了绿色的树林,现出一片浓绿。人群里的欢声笑语,“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嗡嗡嗡嗡”的虫鸣声,树叶在微风中的摇摆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山间交响乐。和着这美妙的乐曲,大家兴致勃勃地向前走着。
在我们到达第一个补给点的时候,又开始下起了小雨。先生指着东边的那一团乌云说,我们先在帐篷下避一会儿雨,就当是中途休息了。
不—会儿,先生注意到30.8公里毅行组的一个十多岁男孩,我猜想恐怕他是那个组年龄最小的队员了,真佩服他毅力!
十多分钟后,东边的乌云散去,虽然仍下着小雨,我和先生都没带雨伞,我就拿出了防晒衣,把帽子戴在头上,继续往前走,走了几百米后,就到达了十公里的签到点。自在组共有三个签到点,分别是五公里、十公里和终点。签到其实就是在各人的号码牌上盖一个章。
乌云散去让我意外的是,还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挑战自在组的。其中有一个大人用绳子拉着坐在后面手握方向盘的孩子。前面十公里走的都是碧道,对但年轻的妈妈来说,是毫不费力的,但从十一公里起,走的是水泥路,就是以前修的公路,坑坑洼洼的。最为难走的是其中第十四公里至十五公里中间的那段路,其实就是山间小道,加上路边那一排排黑灰的废弃别墅,让人觉得森冷。我一个人走着,都得小心翼翼的。因此,我是真的佩服这个精力充沛的妈妈!
当我到达终点,我自豪地笑了。我最后能轻松地走到终点,得益于之前两个月的锻炼。要知道,第一次走完八公里的时候,我是气喘吁吁。随后我每天就坚持在花园内走一个小时,等我第二次用两个小时轻松走完十公里的时候,我每天快走就增加到一个半小时。可见,只要有毅力,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当我品尝到组委会贴心地准备的丰富多样美食,如口感独特的刀切糍、香甜软糯的番薯和芋头,我又开心地笑了。可惜的是,我没有尝到香气扑鼻的鸡粥。
这次徒步,让我们感受到了凤城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我们是从凤城广场出发,沿着一江两岸的绿道蜿蜒前行,让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相得益彰。此次的路线设计,融合了城市、湿地、乡村、森林和山峰等多种地形地貌。因此,一路上,只要见到繁花似锦的异木棉或独特的小花小草,先生都要驻足用单反拍个不停。但一直拍拍停停的人并不多,只有那对在平安桥下让我帮忙拍视频的夫妇,他们一直用手机记录下他们的美好的瞬间,真是让我艳羡!
在我准备离开景区的时候,看到了参加大师组的老友的喜讯,用了六个小时多几分钟就完成了42.8公里的路程。认识她二十年了,这几年她天天坚持晨跑,无论刮风下雨!她是我学习的榜样!
大师组冲刺门此次活动,最辛苦的恐怕是百米一岗的那些穿着迷彩服的志愿者和穿着是蓝色服的辅警了,因为大师组的比赛是六点半正式开始的,他们一站就是整整五六个小时。
衷心感谢组委会组织如此规模宏大的全民健身活动,我决定以后每一届都要参加,因为我可以体验徒步的各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