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22 惊喜的定义与创造惊喜的方
读后感想:
创造惊喜的方法论,有这么七个:
1. 你必须相信你自己会有好运的
2. 尽量不做可能倒霉的事情
3. 保持开放
4. 持续学习
5. 创造更多的连接
6. 保留适当的随机
7. 多管齐下,齐头并进
我觉得自己好多都没有做到。
第一点完全可以做到,这是信念。
第二点也尽量能做到。
这一点在我看过之后,我经常提醒自己,也提醒女儿,危险的事情就不做。
第三点有点难 我经常画地为牢。
第四点可以做到。
第五点我一般做不到主动去创造连接。
第六点 这个可以有。
第七点 慢慢学习,应该能做到的。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要做的就是提高效率,集中精神工作学习。
比如说,有大段时间时绝对不玩手机,专心学习看书工作1-2-3个小时。
作者最后说,逻辑很重要,概率学很重要,统筹学很重要。在这几个方面我都不擅长,全都是要花很长时间去学习、实践、磨砺的。
读书笔记:
创造惊喜的方法论第一条,就是
1. 你必须相信你自己会有好运的
至于那好运是什么,不知道,但它就是会发生的,这事儿你必须提前知道。我真的相信惊喜是可以创造的,而且从一开始就笃信这事儿。
乐观是一种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才能生成的一种态度。
2. 尽量不做可能倒霉的事情
在我看来,所谓“尽量不做可能倒霉的事情”,其实只不过是打磨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使其完善,乃至于你不大可能去做未来可能产生恶果的事情。
笃信逻辑,精于推演,是活在未来的关键。有些事情,有些选择,在做的那一瞬间,就注定了未来一定会倒霉,这样的事情不能去做。
3. 保持开放
不要给自己建造围墙。
有些东西、有些知识,一旦知道了,就是不可逆的,你不可能从此装作不知道。
开放(Open)就是可以创造好运和惊喜的,无论在哪个领域。
4. 持续学习
学习,从来都是创造惊喜、创造好运的最优路径。每个真正习得过技能的人终究有一天会发出惊叹:
真没想到在这里可以用上!
学习真的很简单,
学习 就是掌握一系列新的概念 。
这在之前已经说过。那么为什么持续学习一定会产生好运和惊喜呢?理由也很简单,只有概念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们之间才有机会产生“意外的连接” —— 即,所谓的融会贯通。 若是你脑子里有用的概念寥寥无几,他们之间有什么连接价值啊?就算有连接,又怎么可能有“意外的连接”呢?这道理是不是很浅显?
所以,学习的定义,在我的操作系统也是不一样的:
学习就是反复打磨概念与方法论,等着注定的惊喜注定地发生。
5. 创造更多的连接
前面已经提到,只有节点多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有“意外的连接”出现。 概念如此,那么,掌握概念的人们更是如此罢。这曾是我的猜想,现在是我的方法论。
要想办法认识很多真正拥有高效率的操作系统的人。长期以来,我发现外界的定义都是没用的,学历、身份、地位等各种标签,都是除了迷惑他人之外完全没用的东西。到最后,只有一种方式有用:
交流
可能是坐下来喝茶,也可能是读对方的文字,更可能是长期观察。甄别出那些有属于自己的高效操作系统的人,甄别出那些愿意打磨自己的操作系统的人,遇到了,必须马上连接。
这还不够,我甚至开始用各种方式创造可能产生连接的模型,比如《共同成长》社群,再比如我正在创作的《七年就是一辈子》——最终,那不是一本书,那是一个社群,一个会产生很多有效连接的社群,一个注定会产生意外惊喜的社群。
6. 保留适当的随机
可是,一旦概率论确立,这世界上开始有一些人能够理解随机的概念,开始明白这世上有些事儿是不讲因果的 。
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我曾经提到过学习的时候不要问有什么用,因为不一定在将来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会用到。本质上来看,这也是一种放弃直接因果判断,利用一定的随机性创造惊喜的方法论。
对,在一些时候,在一定程度上,跨越因果思考与判断,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天下一点随机性,就是创造惊喜的方法论。
7. 多管齐下,齐头并进
一定要想办法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不要做一个低级的单任务操作系统。
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多任务操作系统
通过恰当的统筹,让自己多开几个进程,齐头并进地去做一些事情,永远是提高效率的基本手段。 而多管齐下,齐头并进,也是创造惊喜的好方法,理由很简单,效率高了,成果就多了,成果这东西,跟之前提到的“连接”啊、“节点”啊一样,越多越好,这些成果本身也是节点,它们之间也会产生连接,最终一样产生聚变,至于能够获得什么,我们还不知道,但我们知道一定会有所获得。
其实,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无非是在说这么几件事儿:逻辑很重要、概率学很重要、统筹学很重要 ——这些明明原本就是应该在学校里就搞定的事情,却基于种种原因,被绝大多数人忽视了、误解了、稀里糊涂地放弃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