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青春教育

如果现在的我面对霸凌,就是以暴制暴

2016-12-12  本文已影响232人  婷婷在想什么

“令他害怕的,并不是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散发出来的负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恶意》

前几天,中关村二小的一位孩子在学校的男厕内,被同学将装满厕纸的垃圾桶扣在头上,而给他取侮辱性外号的行为已经持续了一年,医生诊断这孩子已经换上急性应激反应,需要暂时休学。欺负人的孩子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就是闹着玩,学校领导认为家长小题大做。

不管学校家长如何反应,我只想说如果是现在的我面对霸凌,以暴制暴一巴掌扇过去。

很可惜,曾经的我没有,也做不到。

也许人会对可怕的事情选择性遗忘,我已经记不清小学时被欺凌的具体细节。

小时候经常被欺凌的大约不过两种学生:漂亮的以及有特点的。我刚好占齐了这两点。

小学时候的我长得瘦弱且身体有点缺陷,体育糟糕,天生性格内向不爱与陌生人说话。

班上有四大魔王,偷藏我的手抄报让我挨老师的戒尺;拿我的身体缺陷取难听的别名整整六年;在新语文老师面前说谎我期末考试不及格,害我成为老师的眼中钉(这个老师真的信了,以后无论我成绩多好她都很讨厌我)。

除了来自男生的欺凌还有我以前不懂的女生的恶意。小女生刚来亲戚时是紧张又害怕的,躲在厕所里不敢出来。临近上课时我不得不离开厕所,却不知道尾随在我后面的女生看到了我遗留下的“东西”,下课后全班都知道了。

有个故事并不好笑:有三只企鹅被采访,记者问:“你们平时都做什么呀?”有两只企鹅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是第三只,我叫豆豆。

我妈带着我找到老师和家长,找了六年,我也被欺负了六年。

如果当时的我是现在的我,会选择一巴掌扇过去,我不是好欺负的。

但每一个被欺凌的孩子在被欺凌的时候都是无力反手的,等他们有力量反手才发现曾经有多无力。

我从不鼓吹以暴制暴,但也不反对在校园霸凌中以暴制暴。因为我知道在校园霸凌中,太多的家长和老师小看了校园霸凌。

一个少年被剥光衣服,扔在体育馆角落,被高空泼下盐酸,拳打脚踢,《恶意》中的那句“我就是看他不爽。”就是恶意的最初释放。

青春期勃发的荷尔蒙冲昏大脑,人性中本有的恶失去理性的控制,无动机的恶是人的生理正常反应。

但在成人的眼里,孩子永远是简单的,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孩子的诡计多端,他们原始的恶的冲动,哪怕他们自己也曾经当过小孩。

孩子再小的一点恶都不应该被忽视。正因为他们小,所以任何一点小事都可能给他们造成巨大的错觉;也正因为他们小,一点点的伤害都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

无论中关村二小事件如何反转,不变的是必有一方的孩子遭受霸凌,并一定造成永久性的身体或心理伤害。剧情的发展,事件的真相并不能影响霸凌事实本身。

正如legal high关于霸凌一集所述:在霸凌中,没有谁是指挥者,每个人都是跟随者。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天堂,校园立法、知法、执法都不应该让校园成为法外之地。

请不要让孩子沦落到以暴制暴来面对欺凌,保护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