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故事乡土故事

(原创)有一种生活叫背着干粮去上学

2017-10-01  本文已影响0人  良诺妈

2017年 9月1日是开学的第一天,有个装备奇特的常熟小朋友成了刷爆朋友圈的网红。他背着书包去上学,书包里装有葱:寓意聪明;烤果:寓意考试过人;菱角:寓意伶俐可人;手上的某品牌儿童手表:寓意天才。手里还提着两袋沉甸甸的东西,常熟没有嫌重的带去幼儿园分给小朋友吃。这些风俗代表着全家人对他的期盼,希望他聪明伶俐、平平安安、学业有成。

不知道70后的人们见到这一幕是否会触景生情?1992年9月1日,我要去镇里面读初中,一切的生活都需要独自的去面对、处理和完成。需要自己独自走路翻过两座大山去上学;需要自己在学校住宿学习,每个星期只能回来一次;需要自己背上一个星期的干粮,在学校解决吃的问题。那时候,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难,我的父母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去了深圳打工,而我和妹妹就理所当然的成了留守儿童。那时候的我,每周星期日去学校的时候,奶奶都一定会让我带上足够一个星期吃的米、还配上她自己种植和腌制的萝卜干或者酸菜。这些萝卜干和酸菜,奶奶还用自家种出来的花生榨出来的花生油和蒜蓉爆香,将萝卜干和酸菜装进瓶子里,预防它们变质,还可以让我在不够菜吃的时候可以用它们来下饭。那时候的我正是长个子的时期,饭量大,容易饿,经常到了下晚修的时候,饥肠辘辘,肚子咕咕作响。为了防止整夜饿着难眠,我经常会一边吃着它们,一边喝着白开水,达到充饥的目的,就这样度过了半个学期。后来同学们之间熟络起来了。学校在晚修的时候也安排住宿的学生轮流值日看管宿舍。从那以后,我们的周日的背包上会加多了小麦、绿豆、番薯、、、、、、这些粮食。大家一到达宿舍,就很自觉的把自家带来的东西集中放在宿舍的某一位置,轮到值日的同学的最大的任务就是为我们舍员们开小灶,煮宵夜。那时候的我们可没有电磁炉、电饭煲、微波炉这些这么先进的厨具。当时的我们只能用“火水炉”来完成煲糖水或者粥这些奢侈的宵夜。当下晚修的铃声响起来时,我们舍员们都会第一时间往宿舍的方向赶,大家一起端着自己的饭盒,装着美味的夜宵,一边坐在下铺同学的床上吃着美食,一边海阔天空的海聊着,可开心呢。

  直到今天,我还念念不忘我们蒸饭的日子。记得每天早上和下午去上课前,我们不用学校的饭票买饭的同学就要在自己的饭盒上写上自己的班级姓名;将自己的米淘好;放好适量的水;然后将它们放在饭堂的固定位置上,饭堂的阿姨们就会帮忙将它们蒸熟。放学后,我们到饭堂就可以拿到自己的饭。那时候,我们的饭可是真正的杂粮饭,五花八门的。很多同学在自己的饭里加入小麦、番薯、鸡蛋、黄豆、花生、绿豆、眉豆、、、、、、。蒸出来可真的饭香扑鼻而来,让人不停的咽口水。有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忍不住饭的那个香,竟然甚至还偷偷的偷吃蒸饭同学的饭。当蒸饭的同学没有饭吃的时候,那些买饭票的同学也会不计较,很自觉主动的慷慨的送一两张饭票让她们打饭吃。那时候的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很纯洁,同学们之间的交往很注重友好往来。当你送她们饭票的时候,她们下个星期从家里带来了什么好吃的,一定会分你一些。

那时候的我们的校园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那么的让人怀念难忘。在那么艰苦恶劣的条件下,我们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自理生存能力,学会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而且特别的珍惜自己的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那个时候的我们家里的条件虽然不怎么好,但是父母都会想尽办法让我们吃饱穿暖。而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富裕了,可是每个孩子的独立能力却特别的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