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方法|孩子“马虎”怎么办?
在孩子的学习中,不乏听到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马虎”的声音。
马虎的评价可能会从小学一年级一直伴随孩子到高中,甚至大学。
01“马虎”很容易成为孩子知识掌握不扎实的挡箭牌
比如孩子做口算,4+5=9没问题,而做9+8=17时就错了,我们不能说孩子因为马虎算错的。
简单的题他不马虎,而稍微有点难度的题他会马虎?就是因为现在他做题的熟练程度和精细程度还不足以保证完全正确。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用“马虎”去概括所有失误的话,那么这个“马虎”就成了他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挡箭牌。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再犯这种低级错误。确实是,长大以后他不会把9+8再算错,因为那时这个对他来说太简单了,但他仍然会在对他来说较难的问题上出错。
02把错题归因于马虎就无法让孩子改变
如果我们把“马虎”和“认真”当成可以随时控制的状态,要求孩子不要再马虎,有用吗?
孩子答应说:“妈妈,这次考试我一定认真答题,绝不马虎。”他去了考场,真的能够保证做到认真吗?他什么都保证不了。
他如果在平时没有做到认真,也不知道需要做哪些练习才能让能力得以提升,那他的“我要认真答题”就是一句空的承诺,到考场上是没有用的。
更麻烦的是,如果很多次他都下定决心这次不要马虎,但每次都还避免不了马虎的话,几个学期下来,这孩子就会给自己贴上一个“马虎”的标签。在控制自己的马虎方面,孩子就会习得性无助。
我们要用成长性思维看待这个问题,把从马虎到细致的过程看成一个能力成长的过程。
如果只是用“马虎”这个词去抽象概括因疏忽而答错题的话,那孩子不但无法提升,甚至会被贴上一个负面标签。
03将“马虎”的原因进行细化,才能找到办法改变
想要成长,我们就要把孩子“马虎”的原因分析清楚,把它细化到具体的问题。
一是在信息获取上有问题。读题的时候粗心大意,很多信息被“吞”掉了。如果我们通过观察分析,确定自家孩子有这个问题,那就让他放慢读题速度,或者每道题读两遍。
二是做题时容易走神。家长要做的是平常在家就增强他的专注力,保证他能够以高度专注的状态来做题。
三是注意力不足。平时跟他玩一些注意力训练游戏,也可以选择平时在学习中不断挑战同一任务的坚持时间来训练大脑的注意力。
四是感觉统合失调。需要去做专门的感觉统合测试,通过专门的游戏和训练进行改善。
五是不会检查。孩子要做的不只是不错题,还要有一个检查机制,把做错的题找出来。如果孩子在检查技能上得以训练,那么做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升。
认真要想让孩子不马虎,认真细致,这里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做。光是把“不要马虎”挂在嘴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家长在孩子出现马虎的现象时,用心地去观察、去细化,分清是什么问题所导致,然后用成长性思维,将认真细致看成是一个可培养、可成长的能力,找准方法来培养,这样孩子才能跟马虎说再见,才会逐渐地养出细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