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开始相亲,找了36年,大伯,你可以年轻时找个你教她做诗的人

2018-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不回首2020

最近网上热传一个悲催的相亲故事:

北京一男子,从1982年开始相亲,相到现在,36年过去了,现在65岁,还没找到对象,人生整个就是一张白纸。

婚介所的红娘朱芳说:

“这人姓赵,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帮他寻摸着,那年他才29岁,一直到现在也没找到合适的,今年他都65了。”

“一方面他要求高,要漂亮的,还要比他年纪小;另一方面,他的要求还有点天真,希望女方会写诗,这要求太细了。”

而年纪越来越大,赵先生的要求却没怎么降低,择偶的难度自然是越来越大,到现在也没能找到他理想中的女性。“30岁时找不着,60岁更不好找了,最后他自己也放弃了。”

前几天写了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都是应该遇到的,就是讲的,人从最初对异性有好感,到最后找到心上人,其间经历的几段感情。

每一段都不是没用的,她们能教会人一点点的了解异性,了解感情,婚姻,和人生。

最后完成自己的成长,每一步都不能少。

不残缺的人生才能让人不至于手足无措,留下遗憾。

不到二十岁时,对异性有一点点的好感,就去接近,完成了对异性的初步了解。

也完成了自己青春期的认知。

这一步很重要。很多人,或是家长,总会教育孩子,不许谈恋爱,搞对象,那么小,就是耍流氓,不是好行为。

一般这样的教育都会让人从最初就对异性的感情产生人为的障碍。这种观念也许会成为后面各种人生进程中的坎。

他们会不知道怎么接近异性,对男女之间的感情有一种内心深处的鄙视,觉得男女之间就是那么回事儿。

没有对爱情的向往,或是到了岁数不知道如何交往,如何处理俩人之间的关系。

接触之后,对异性没有纯粹感情上的冲动,只会用自己多年的各种价值观比如金钱,行为,工作,外表来衡量,然后种种挑剔。

俩个陌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不可能一样的。

他们已经学不会怎么相处,也失去了从头再来一次的机会。

邻居家有个四十多岁的女儿,单身,前几年父母一直逼着各种相亲,后来真的快崩溃了。

跟她父母说,上学的时候,跟我说不许谈恋爱,说学校谈恋爱不学习的没正经人,以后工作了,社会上有的是好的。

工作了,有介绍的,你们从来不问我,甚至都不告诉我。

有次单位一大姐本来对我挺好,突然不理我了,后来我才知道人家托人给她小叔子介绍,你们不同意就不同意呗,告诉我一声啊,什么都不跟我说,回头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把人得罪了。

还有,要是不同意,能不能好好说话,把人家贬低的啥都不是,人家能不生气嘛。

不知道你们还这样私下回绝了多少,你们问过我吗。

然后等我岁数大了,没合适的了,你们又让我看看同学中还有没有合适的,好人在上学时都让人挑走了,你们不让我找,现在你们想起来了,还啥都是你们的了。

父母强硬的干涉导致的后果,最后用了一句,我们也是为你好,回绝的那些当时看着都不顺眼。

然后,嫁不出去的后果,还得女儿自己承担。

最主要的是,当父母真的不管了,也没能力管了后,这个女儿,对异性完全的失去了想认识的想法。

也有介绍不错的,可是,年轻时候人为的拒绝亲近男生,让她本能的给自己设置不可能的理由。

她走不出那个不能接近异性的心理。

越是岁数大了,也越发的独行,就是传说中的隔路。

就算有想法,都没办法行动起来。如果中间有一点点不如意,都会从心里直接拒绝继续下去。

然后,也许会觉得,单身这么久了,感觉挺好,为啥还要跟一个胡子拉碴,腆着肚子,估计睡觉会打呼,还有可能啥都限制你的人,在一起。

越是岁数大了,越难接受陌生的人和事。

也很难得碰到优秀的,顺眼的,不如单着。

最青春懵懂时,能接受,哪怕一起一人一口吃一块雪糕,四十多岁时就不行,不太熟悉的,试试,干不出来。

错过了能接受爱情的年纪。

只剩下对不确定未来的恐惧,与其烦恼,不如不找。

后来,邻居的女儿自己买了个房子,搬出了父母家,这也算是她有了自己的家。

如果不会产生大的差错,就让每一步人生之路上,都留下点什么,体会一些东西。

做那个年纪该做的,应该体会到的事。当时学不到,以后都没机会弥补,时间没有回头路。

在把握度的范围内,学着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不缺席任何一段路途,那是该走的,错过一时,也许就错过了一世。

文章中的老大爷,可以年轻时找个差不多的,不会写诗,不是硬指标,可以后期再教她。

没有人会因为结婚专学写诗,也没人因为只会写出好诗,才得到好的姻缘。

重要的在于俩个人的相处,理解,和磨合。

如果年轻的时候找到了,也许现在俩个人的诗都写的不错了。

为什么年轻时,不给自己一次机会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