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文学回忆录》终版
by孤独终老
我看到的《文学回忆录》终版
写在前面:我的文学功底很差,中国有一些了解,西方却只是历史课以及偶然得知一些,所以不能窥本书之全貌,甚至一二。不过日子还长,书还要看,路还要走,慢慢来。之所以敢看这本书,可能就是所谓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吧,因为无知所以无畏,刚看时也不是太敢往下看,但略为思索还是决定硬着头皮看下去,看了才知道差距与不足,知道哪些是不知道的(虽然这太多了),但多知道一点,不知道的就少一点,本就不是打算只看一次,以后还是要再看的,跟木心先生还是要多交流交流的。(读至后面,古人说,少年读书如窗中窥月,壮年读书如阶前仰月,老年读书如山顶望月。我现在便是那少年读书如窗中窥月。)
一时语噎,竟不知该如何起笔。第一次读这种书目,谈文学,尤其在书的开头谈的全是西方文学,但也算是硬了头皮读了下来。就像之前跟一位书友说的那样,也许以我现在的层次还读不了这本书,但不同的时候读同一本书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反正这书也不是读一次,在能读下去的情况下,还是静静地读完。书一周只读了一半,便已做了超100处读摘,带给我的震撼也是颇多,下面就且看我一一道来吧。
《文学回忆录》一书并非是木心先生亲自所写,而是在1989年至1994年,木心先生在纽约为一群中国艺术家讲述“世界文学史”,为期五年,留有完整的讲义。2006年先生归国后,出版社想出版这份讲义,未获先生同意,理由是,那不是他的创作。2011年,木心先生逝世。为尊重木心先生,出版社决定依据陈丹青先生的第一手文本—五本听课笔记—编成此书,以飨读者。
本书名为《文学回忆录》,木心先生开课引言中说到:“我讲世界文学史,其实是我的文学的回忆。”我没有那层文学功底,所以可能我在阅读此书时很少能看到木心先生所讲的文学性,但是我可以看到别的层面。“中国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不用一个世界性的视野,无法说。”此话我是同意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一个大的视野,或者说是战略眼光,当一个人具备的基础东西越多,他所看到的问题,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
本书所讲涉及甚广,世界文学,东方、西方,通讲,从文学起源直到十九世纪。在此我就不再赘述,大家可以翻看此书目录或者开课引言部分。由于此书涉猎之广,初读时自惭形秽,觉得好多东西都不知道,连最基础的知识也没有。但渐往后读,感觉稍好,因为讲回中国了。所以书还是得多看,要泛读也要精读,泛读是打基础,最起码得知道都有些什么。精读那就要好好思考了,得慢慢品。此书于我而言也有介绍性的,所以算得上泛读,扩充了我的一些知识。自然也有很多精辟之处,颠覆我以前的认识,需要好好思索。
第二讲讲的是希腊罗马神话,以文学的角度去评析,那我没有这层功底,很难欣赏,我只当是故事看。但我还是有话要说的,我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一切神的故事都是人为了一定目的而写出来的。木心在后文中提到,所有宗教以人自己的形象来塑造神,是一大败笔。近代如爱因斯坦终于说:“我是有神论者,但具有人形的上帝,我不相信。”我是没有了解到所有的宗教,但相信木心先生当是知道大多数宗教的,在我看来,在研究了众多宗教以后,会发现宗教的存在跟利益息息相关。而在木心先生眼中,宗教充满的是艺术和文学。
“实实在在说,我之所以读佛经、读《圣经》,继之考察“禅宗”六祖,又泛泛而论探索了经院哲学,命意大致有二:一,真理有无可能;二,精神上的健美锻炼。”很喜欢这段,精神上的健美锻炼,于我而言,是需要的。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书要看,所以需要一个人静处读书思考的时间亦愈多,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是一种考验,一种磨练。
“到目前为止,《旧约》不敢说读过几遍,读《新约》,无论如何超过一百遍。这不是故意求记录。比如你与一个杰出的人物交朋友,几十年交往,谈话几百次,有什么奇怪呢?而《旧约》好比是外公外婆家,我不常去,去也是为看看舅舅的儿子女儿(即《旧约》中“诗篇”“雅歌”),和外公外婆礼貌性说个三言两语而已。我之所以将这么一大段话摘抄下来,自然是有我的理由的。读一本好书,肯定不只读一遍,每一次读都是一次交流。随着自己的变化,书虽没变,但你看到的读到的交流到的一定会变。也许我们接触实实在在的伟人的机会不多甚至没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跟伟大的思想交流,学习。
“在这个世界上,这个宇宙中,渺小的人都是奴隶,即使当了皇帝(教皇),如果人格渺小,一样是奴隶——伟大的人,必是叛逆者。”当今社会,有多少人敢说自己不是个奴隶。木心先生鄙夷孔子其人,但欣赏论语的文学性。中国本土长大的人,或多或少都受孔子的一些影响吧,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根深蒂固的。自然大部分都是好的,但也有不好的,在此我不是说受到木心先生的蛊惑,说中国所有传统伦理道德不好,而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评判。孔子也好,老子也罢。尼采也好,释加牟尼也罢。所有全在于你自己如何去看。
“宇宙观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老子、庄子、尼采、释伽牟尼,都从这样顺序而思考的。”“只有从宇宙观来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才真实恳切,不至于自欺欺人——老子的哲学,特别清醒地把宇宙观放进世界观、人生观。老子看君、看民、看圣人、看大盗、看鸡、看犬,从宇宙的角度、宇宙的眼光。”木心先生说,中国的哲学家只有老子一个,庄子半个。“伟大的思想都是有毒的,你能抗毒,你得到益处。老子的观点和方法,可供与老子同品格的人借鉴应用。”
“顿悟一定要有渐悟的基础”我虽然很喜欢这句话,但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很多人都有灵感乍现的时候,也都有突然想明白一件事,瞬觉通畅的时候。吾不知此可否算为顿悟。
书中有太多精辟之见,颠覆之见,譬如“善,因是无报偿的,才可爱;恶,因是无恶报的,才可恶。”“艺术家能以自身的快乐来证明世俗的快乐不是万能的。”“像样一点的思想是有毒的。尼采是很毒的,耶稣也是很毒的。”“真的相爱的人,不语,一瞥,不需比喻。智者面对,相视而笑,也不用比喻。比喻,是不得已。”“孔子标榜述而不作。他很滑头,他自己不创作。我年青时刻一章,唱反调:作而不述。”等等还有很多,我因条件所限,不能全部列之,在此仅起一个抛砖引玉作用,有对眼者,自可拾起此书阅之,愿读便读,不愿读便不读,不伤任何。
因书只看了一半,所以先写到这里,可能有点混乱,那也是我的事,哈哈,我书我思。
未完,待续……
续写,开始……
洛夫莱斯在狱中写的几句诗:石墙不能就是监狱,铁窗也不能成为笼子;沉静的心灵,视这些为一所隐居之屋。我很喜欢,跟我的想法一样。曾经我跟一个人讨论生活态度的问题,怎样面对一件不好的事情,我曾言自我结识王阳明和马克思以来,心学与唯物辩证法的结合便是我的处世哲学,我以为是完美的。坏事也有好的一面,辩证的去看。人除了死之外,内心强大到无不可承受之事。她说我是阿Q精神,我没有解释,也不需要解释。
我看到的《文学回忆录》终版我也想要这么一位朋友,知己,知音。但是我更欣赏的是木心先生的俏皮话,两个人好得像一个人——那么我一个人也可以了。这句话看似自嘲,实则孤傲。
木心说歌德,一个人能这么冷贤,第一,是能旁观自己,第二,是能知道自己,做自己的良师益友。我说能达到此境界者,可以说一个人也可以了。旁观自己很难做到,《孤独六讲》中提到独处的静思的重要作用,但同样也要融入到人群中,社会中,再进而独处思考,旁观审视自己。知道自己这是件更难的事情,恕我能力有限,且搁置不谈。
“文学要有读者,宿命的是,文学很难得到够格的读者。当时多少少年读《维特》后都自杀,这种读者我不要。至少不提倡这种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这样的读者我亦不想要,这样的看客、事者(经历一些变故选择自杀)我也不要。一个人要保有最基本的底线,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能说遇所有事情皆可冷静如冰,但真性情的后面紧接着的应是发挥你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面对与解决。
卢梭《忏悔录》。此书第一次,也是第一人,说,我愿完全无遗地表呈自己。我非常坏,你们更坏。木心先生说他年轻时相信他的坦白,后来他又读一遍,心平气和。说卢梭并不坦白。没有一个人,从来没有一个人,真正暴露自己,打开自己的灵魂。不可能的。是的,我现在正是年轻时,我不会相信卢梭会坦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彻底剖开,至少目前我不认为有谁能做到。
最后,以歌德格言:回到内心,为尾。其实陶潜的《归去来兮辞》,就是回到内心。要学会自我教育,才能有良师益友。生活上可以做光棍,精神上可别做光棍。
写在后面:写完读笔的我认识到,我根本不能表达这本书的万分之一,实在是愧对此书。所以在此,各位看官无论有多少底蕴,都可以看看这本书,哪怕浅尝辄止,也有浅尝辄止的收获,会打开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至于会是什么世界,就各位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