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 | 关于“消除暴力”,我的一些思考

2022-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Sno的读书日常

此次唐山打人事件牵扯甚广,国家也非常重视,在各个层面上都在进行大力整治。

这潭水很深,其实我们并不好直接断言什么,因为我认为外围的人是很难透彻地、完整地、客观地去剖析一件极重要的事的,如果被情绪牵引,这也不利于“暴力”的遏制。唯一能肯定的是,大家都被此事激怒并产生了深入思考。

最近,我看了一场TED演讲,是以“反暴力”“反性别歧视”为核心主题的,我也从中得到一些思考,总结如下。


一:如果想消除暴力,要有格局观,要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

1

当恶劣事件发生时,只针对某件事,从单一角度评判或做整改,这是治标不治本的。

之前看过《厌女》这本书,我感受到此类型的问题(性别歧视、暴力等),是有着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社会关系在内的,比如社会制度、权力秩序、历史文化这些方面,因此此类问题显然是不可以一刀切的。

暴力问题不是简单看表象,站站队、贴标签、分分阵营(性别、职业、阶层等等)就能讨论出个结果的。能站在不同角度审视,在更高、更广泛的层面宏观审视,从关系、从运作规则慢慢梳理,可能才有机会瞥见冰山一角下的全貌。

所以,这不仅需要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努力,更需要更高级别、更专业的人士的干预,再一点点渗透,改进。

二:人们需要正视自身,不逃避责任

2

当暴力事件发生时,至少有三类人群,其一是攻击方,其二是承受方,其三是旁观方。

事件的直接当事人或许是攻击者和承受者,他们是事件的核心,担负直接责任。但旁观者,难道就真的能置身事外了么?

暴力事件发生前后,旁观者本身的“固化印象”(看待人事的角度观点)、自我无视的行为,难道不会产生恶劣影响么?

如果相关者给自己找个理由,从相关事件或关系中把自己剥离出去,不正视问题,或者变相地偷换概念,把矛头指向了受害人,本着“一个巴掌拍不响”、“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类似的想法,追究他们的过失,如此除了把怨气加重,把本就不平等的一些关系变得更加焦灼,对于改善恶劣行为本身又有什么意义呢?这难道不是从认知到行为都出现了误差吗?

简言之,缺少旁观者客观公正地作为,是无法让暴力的恶性循环有所改善的。

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有情绪正常,但不要过度依赖情绪的引导;要有自己的态度,但不应该不负责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要审视别人,更要正视自己。

如此,至少不会徒增更多暴力,或者说更多潜在的暴力。

三:根除恶意行为的关键要素:敢于打破规则,不过度维护利益体系

3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从此次事件就可以发现,一个暴力实施者的背后,可能蛰伏着不止一人,牵一发而动全身,深藏暗处的人也许已经不是用“好坏”、“正义邪恶”这种词可以概括的……相关涉事人群,或者先称之为一个集团吧,这是一个有利益关系的集团,利益是广义的,也许是指金钱、也许是权力或性别或其他的什么。

能不被利益所捆绑和诱惑,自然最好。换言之,至少也该做到不过度维护利益关系,不过度功利化,这非常难,但势在必行。

四:消除暴力的最好方式——构建反暴力文化氛围

4

虐待不分性别,虐人者出自同一系统,而破除暴力的最好方式是大家从心里抵制暴力,把这变成一种文化环境、一种习惯。不是因为法律限制而不做,而是因为从心底不认可,被大众排斥。

当然,也许有些东西,越是隐秘、越是限制,越会激发有些人的跃跃欲试。这并不是热爱暴力,或只为试探得到某种快感也说不定。说来是有点变态,但林子大了之啥鸟都有,也不稀奇。

所以“四”想法固然好,实践着难于登天。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文化底蕴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这反而又印证了法律的重要性,我觉得这种微妙的平衡真的很玄。


希望这则演讲和我的总结能给大家提供一些观点。

另外,对此次唐山事件勇敢的发声者们、发布视频的旁观者,努力维护祖国长治久安的卫士们,我都献上敬意。

如果你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评论区一起讨论,如果能看到这篇的话。


我是snow,欢迎一起来阅读和学习,长路漫漫,希望与你一起分享和进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