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给你自己“洗洗澡”了!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内心就像是突然被电击了一下,由衷的发出一声感叹,真舒服,这才是我想要的环境、我想要的家。
记得小时候,家里没有那么多的衣服,没有那么多的玩具,那个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整理达人,每天的日子简单而且充实,没有选择恐惧症。那个时候的食物甚至都是简单的、新鲜的,不用考虑今天吃什么,菜园里什么菜可以吃了就吃什么。
反观今天,物质世界极大丰富,我们周围也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越来越多的选择,可是我们却在这个世界中迷失了,每天都在增加我们的负担,无论是我们的家,还是我们的身体。让我们自己越来越疲惫。
是时候来对我们自己来一场“大扫除”了!
针对这个现象,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这本书也许能给你一点帮助。
“断、舍、离”并不是简单的整理收纳,也不是单纯的扫除丢弃,而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你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艺术。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手势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那什么是“断、舍、离”呢?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其实“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你自己,主语永远都是自己,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在“断舍离”的过程中,你可以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
听着是不是很棒?那就跟我来一起断舍离吧。
一、万事开头难
面对家里或者工作的乱糟糟的环境,可能全部的“断舍离”比较难以下手,那我们可以选择从某一个小地方开始。
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一点。比如抽屉、衣橱、或者鞋柜开始。而且不用刻意抽出一整段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合适的整理位置。如果时间充足,那就整理一个大的地方,如果时间紧迫,那就收拾小范围的地方,哪怕只收拾乱七八糟的钱包也好。有的时候,我们缺的不是计划而只是一个开始,只要开始了,就能继续做下去。
不要把“断舍离”想的那么困难,就算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每当我们看到这片整洁的区域时,就像是阴霾天里看到一片蓝色的天空一样,轻松、愉悦。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已经决定开始行动了,但想要更有效率的“断舍离”就要灵活运用整理收纳的方法:“大中小三分法”和“七五一选择法”。
面对家里如山如海的物品,或者自己脑子里满脑子的想法,就可以用“大中小三分法”,“大中小三分法”就是将要收纳的物品分成三大类,然后从某一大类里面再分三类,最后从中等的三类里面再分三类,然后再进行收纳、整理、剔除。
东西太多,整理起来没有头绪,而把物品按照类型分类、分类、再分类之后,整理起来就有头绪的多了,比如面对满衣柜的衣服,光看就已经头大了,如果我们分成上衣、裤子、裙子或者不同的季节,然后再去整理就轻松多了。
家里的物品整理到多少合适呢,那就要用“七五一选择法”。“七五一原则”就是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留下三成的空间。看的见得收纳空间,只留下五成的物品。装饰性的收纳空间,只留下一成的物品。留下一点空白,给自己也给环境一点放空的地方,不那么拥挤的环境,看起来也舒服、自在、没有压力。
活用这些方法,不仅仅让自己的环境更加干净、舒适,也让清洁更加省心。并且,最重要的是,能够减少自己购物的欲望,因为想要买入,就必须要从家里舍弃一件东西。而且家里剩下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且高品质的物品,生活起来也会更有品质。自己也会为了能够“匹配”上高品质的物品而努力提高自己。
三、有舍才有得
分好类之后,怎么样让环境变成“七五一”?那剩下的东西需要怎么处理?那就需要我们开始舍弃那些对自己来说是“垃圾”的物品。从“可惜了”、“也许还能用”的物品开始到“需要”、“不需要”最后到“舒适”、“不舒适”,逐步的提高自己的整理功力。
舍弃的同时也有收获,那就是舍弃之后,剩下的环境就都是自己喜欢的、想要的、舒适的东西,也是生活品质最高的东西,面对这样的环境,自然是满心欢喜的。而且在整理的过程中,也能反思自己,将来往里添入物品的时候,考虑清楚是不是真的需要,是不是真的舒适。
四、细节也很重要
在整理完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只需一个动作”,就是在拿取物品的时候,只要一个动作就能拿到物品,简单又便捷。不会因为拿取的不方便导致“断舍离”只是一次性的事件,做完一次以后,又会恢复原状。
除此之外,还要学会“知足”,如果现有的物品已经足够满足自己的日常需要,那就不需要储备下过多的物品,如果要增添新物品,就必须舍弃旧物品,保持总量限制,就会防止自己再陷入以前的日子中。
我们的身体有一种机能叫“体内自动平衡”,能够在面临外界条件变化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身体的正常状态与机能。如果我们彻底进行“断舍离”,打造出舒适的环境之后,我们自己也就成为完全可以信赖的自己,我们自然会变的越来越好。
所以,抓紧时间来一场说干就干的“断舍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