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哲学著作

2019-01-26  本文已影响0人  回到初中

《道德经》是哲学著作。至今广泛流传,迷人、有魅力。

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

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

在先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

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

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

《道德经》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作者:

老子(约前57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楚国苦县人。

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向老子问礼。

传说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辩证法。

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在修身方面,讲究性命双修、虚心实腹、不与人争。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其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例如:

汉初的统治者一度把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信条,采取“与民生息”的政策。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